從綠水青山到藍天白云,從“舌尖安全”到“腳下安全”,從古樹名木管護到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益訴訟檢察官活躍在基層一線,他們找準檢察履職著力點,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4月17日,記者走進河北衡水棗強縣人民檢察院,走近這些行走在群眾生活中的檢察官,傾聽他們講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故事,感受他們以高質量檢察履職服務鄉村振興的澎湃激情。
開展專項監督護民生
“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要與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向而行。”棗強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趙志國介紹,自“燕趙山海·公益檢察”專項監督開展以來,該院將“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作為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用心用情守護青山綠水與食藥安全。
“有人在耕地上種植了樹木、金銀花!”2023年12月,棗強縣檢察院檢察官在履職中發現,轄區內存在高標準農田資源浪費的情況,辦案干警隨后走遍全縣11個鄉鎮,對23萬多畝高標準農田展開“大體檢”。
圖為4月28日,棗強縣檢察院檢察官對轄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開展“回頭看”。
“對于侵占基本農田,造成高標準農田資源浪費,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我們秉持‘零容忍’態度,督促行政機關及時整治并恢復原狀。”棗強縣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鵬介紹,該院依法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制定整改方案,加強對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全方位監管。
檢察建議落到實處,整改過程順利進行。2024年7月,檢察官回訪整改情況時看到,全縣2024年新建和整改的5萬余畝高標準農田得以規范建設,大片的玉米田里,層層疊疊的葉子隨風擺動,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今年3月,該案例被省檢察院評為“燕趙山海·公益檢察”專項監督十大精品案例。
護好“飯碗田”,穩住“糧袋子”,群眾的幸福感才能更強。在棗強縣檢察院扎實開展“燕趙山海·公益檢察”專項監督中,這樣的變化不斷涌現——
開展“鄉居美”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督促治理農村納污坑塘2處、清理河道沿線垃圾600余噸,重現河暢、水清、岸綠的美好景象;
開展農村制售水機專項監督,促使有關行政監管部門完成對全縣農村地區441臺現場制售水機的全面檢查,制售水機均實現“持證上崗”;
針對部分醫療機構違規開展放射性診療問題,督促相關部門整改醫療機構49家,并逐步建立放射防護與醫療廢物處置監管長效機制;
……
兩年來,棗強縣檢察院被河北省檢察院評為“燕趙山海·公益檢察”專項監督工作先進集體,6件案例被省檢察院評為典型案例,5人次獲省市檢察院表彰,多項工作經驗獲最高檢推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保障合法權益顯溫情
“前兩天我們女職工都收到了公司額外發放的400多元衛生費,俺可壓根兒沒想到還有這樣的福利……”2024年5月,棗強縣某超市,一位理貨員大姐拉住前來回訪的檢察官高興地說。
這份“想不到”的背后,公益訴訟檢察監督發揮了推動作用。
2024年1月,棗強縣檢察院依法向相關行政機關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要求其履行監管職責,督促用工單位對侵害女職工勞動和社會保障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整治。
在檢察院的建議下,棗強縣開展為期3個月的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行動。截至2024年5月,10家用工單位重新制定女職工休息休假制度;安排女職工進行健康體檢,發放衛生費5萬余元,惠及女職工2000余人。
如何進一步筑牢婦女權益堅實防線?為此,棗強縣檢察院聯合縣總工會、婦聯、人社、應急、衛健等六部門會簽《關于建立共同推動女職工權益保護協作機制的意見》,建立線索移送、立案協作、宣傳聯動等機制。
《意見》的實施有力形成了法治保護工作合力,推動婦女權益保障檢察公益訴訟高質量發展。該案例被省檢察院評為婦女權益保障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也是檢察機關以檢察之力護“她”的生動注腳。
老有所安,亦是鄉村治理關鍵。棗強縣檢察院通過辦理農村老年人權益保護案件,針對發現的管理漏洞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有助于切實保護農村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助力維護鄉村穩定安寧。
保護古樹名木續文脈
走進棗強鎮,古棗樹郁郁蔥蔥,見證著鄉村的發展,留存著村民的鄉愁記憶。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的饋贈,是不可再生的“活文物”。近兩年來,棗強縣檢察院持續開展古樹名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重點對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維護、日常管護是否到位等依法開展監督。
活動中,檢察官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多棵古樹名木存在樹干空洞、病蟲害侵擾等問題,且存在未劃定保護范圍、未設置保護設施和保護標牌等不當救護措施。棗強鎮某古棗樹群便是“受害者”之一。
一場公開聽證會上,10個行政機關代表討論后一致認為,相關行政部門應厘清職責、落實責任,做好日常管護工作。
結合聽證意見,棗強縣檢察院依法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加強古樹管護的檢察建議。
檢察建議制發兩個月后,行政部門回復稱,共籌措資金1萬余元,認定200年以上古棗樹25棵,落實“一樹一檔”“一樹一牌”保護措施。將該處古棗樹群信息錄入河北省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與當地村委會簽署管護協議,對古棗樹群實施二級保護,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
“小時候,我經常和小伙伴們在古樹下玩耍,有時在古樹下乘涼吹風。現在站在古樹下,兒時的記憶更加清晰了!”當地的一位老大伯看著恢復生機與活力的古樹喜不自禁。
筑牢信息安全屏障守民安
自2024年至今,棗強縣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60余件。在一些人“看不到”的領域,活躍著檢察官的身影。
“以前單純地認為公開得越清楚越好,誰知忽視了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現在我們對個人敏感信息進行了去標識化處理,又重新公示。”棗強縣檢察院檢察官對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回頭看”時,一名工作人員這樣介紹道。
前不久,公益訴訟檢察官在“益心為公”志愿者檢察云平臺上收到一條線索,某公開網站“信息公開”欄目中按期公示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助信息中,幾千條大學生的姓名、身份證號、開戶行、銀行卡號等敏感信息均“一目了然”。
“個人信息未進行相應的加密、去標識化等處理就被公示出來,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窺探,進行非法利用。”棗強縣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喬彬潔提出這樣的擔憂。
為及時消除個人信息安全隱患,棗強縣檢察院向某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撤回未做去標識化處理的個人信息,并對以往發布的信息逐條排查;加強對本單位信息發布人員的培訓,督促其切實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
相關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積極整改落實,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此外,棗強縣檢察院干警加強宣傳引導,走進田間地頭,開展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法治宣傳,筑牢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墻”。
“群眾關注的民生熱點就是我們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棗強縣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霍海珍說,該院打造“凌云夢之隊”青年人才培養品牌,將公益訴訟更接地氣、更深融入人民群眾生活中,讓群眾生活得安心舒心。據介紹,2024年,該院群眾滿意度排名位居全省政法系統前列。
記者在棗強采訪時,遠處連片的麥苗如綠色的絨毯,鋪展開來,盡顯生機,村民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忙碌著。這幅美麗鄉村新畫卷,久久留在記者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