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千年古村鄉村治理展新顏
    時間:2025-03-28 17:12來源:河北長安網責任編輯: 李鴿

    河北省井陘縣于家鄉于家村,在黨建引領鑄魂魄、依法治理立規矩、傳統美德展新顏、村民自治促和諧上發力,形成矛盾糾紛不出村,多元解紛促穩定的鄉村治理新局面。


    黨建引領鑄魂魄

    堅持黨建引領,采取黨員干部包片、網格員包組責任制,推選一名群眾威信高、明事理的老黨員,發揮他們人熟、地熟、事熟優勢,擔任黨的創新理論輔導員、基層治理的政策解讀員、普法學法的宣傳員。形成“村黨支部書記+網格員+老黨員”的運行模式,成為村里時事政治學習、法律法規宣傳、矛盾糾紛化解、推進鄉村治理的重要力量。為提高老黨員們的綜合素養,該村堅持定期圍繞政治理論、鄉村振興、矛盾調處、人居環境整治和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培訓,優化和完善村黨員干部參與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的能力水平。


    依法治理立規矩

    有著千年古村落的于家村,在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就在節約用水方面制定了嚴格的家族法規,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于氏后人奉祖遺約立碑,名為《柳池禁約》,這是我國民間約定用水、節水的典范。到清同治三年于氏家族立《整敕村規碑》,又對禁賭做了明確的規定。這都是該村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維護公序良俗的見證。


    進入新時代,于家村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村里以地域文化為內核,在發展生態旅游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治理新模式,將法治元素導入村級治理,提高了村規民約的“含金量”,解決了合規不合法、合情不合理、事情不大極易質變,問題不大社會頭疼的問題。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依法依規梳理村民更容易理解、接受的村規民約,幫助村民樹立起完善的法治意識,引導廣大村民形成積極學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


    傳統美德展新顏

    該村深入挖掘傳統美德時代價值,將為國、不爭、耕讀、勤儉、尊老、愛妻、護幼的理念融入平時,倡導強德治、促文明、樹新風,教育提升村民尊法守法的思想意識。村里建立法治廣場、法治人物雕塑群、廉政文化長廊,既為村民提供休閑娛樂好去處,又將法治元素融入村民生活日常,讓村民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為展現于家村特有的自然村落、田園風光的人文圖景,每逢元旦春節、元宵燈會、中秋佳節、農民豐收節等喜慶節點,村委會組織村民或說或唱或演,鼓勵擅寫詩歌、能作詞譜曲的村民寫身邊人、說身邊事,用文藝的形式教化育人。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創新探索基層治理之道。


    村民自治促和諧

    創新載體。在基層治理實踐中,于家村“兩委”班子成員,積極探索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實踐,創新村民自治載體,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務實管用的自治方式?!叭齽铡惫_(村務、黨務、財務)。借助“四議兩公開”及時公示村級事務,大到項目建設,小到修路、垃圾桶擺放等,每個月都及時公示。村民們一有空就來公示欄看看,有意見、建議隨時提出,村“兩委”照單全收,及時整改。精準服務?!胺擅靼兹恕睘榇迕裉峁┓勺稍儯龑?、幫助村民依法維權,參與調處重大疑難的民事糾紛。同時,還通過村民法典小程序,讓村民直接網上學習法律法規,咨詢涉法事務、尋求法律幫助。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