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首都機場推出多項便民舉措,接送旅客車輛“限時停車”、航站樓內實現體檢+換證“一站式”服務、“人為疏導+綠波通行”的方式為求助者打通生命通道……
這幾項創新機制的提出,都來自現任首都機場公安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分局交通警察支隊綜合指揮室主任、一級警長于寶,他依靠19年的工作經驗,以便民為出發點,帶領首都機場公安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分局交通警察支隊開發出十余項科技發明專利。“我們的工作就是讓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個‘第一國門’的交通管理成為展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窗口和平臺,讓每一位旅客的出行體驗更加順暢、安全、便捷。”
創新“三色救護聯動機制” 科技賦能讓生命通道更順暢

有一天的晚高峰,于寶帶隊在轄區執勤,突然接到群眾緊急求助:一名工人在作業時面部被切割機嚴重誤傷,血流不止,生命垂危,急需轉往市里的某醫院救治。當時機場高速正值交通高峰,每一秒的延誤都可能危及傷者生命。他臨危不亂,立即向上級報告,果斷開展現場救援。
“打開應急雙閃,跟我走!”他駕駛警車,拉響警笛,開辟出一條生命通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爭分奪秒,引領載著傷者的車輛一路疾馳,為傷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最終傷者成功脫離生命危險。
“其實,這樣救助類的事情,在日常處理中常常能夠遇到,作為國門交警,熱心地服務旅客,就是我們的義務。”于寶說,對群眾予以救助是日常工作,但民警遇到不同類型的緊急救助,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我們遇到過孕婦快生了的,也遇到過受傷嚴重的,也有其實沒有危及生命,但是需要就醫的。其中就有一個合理運用警力,在警力使用和救援效率之間的一個平衡的問題。”于寶后來通過學習其他交通管理部門的先進經驗,開始結合首都機場的轄區特點對求助類警情進行分級優化,用法治思維建立一套機制。
該分級機制在2017年左右被提出,被同事們叫作“三色救護聯動機制”。“三色”依照緊急程度分為紅色、橙色和黃色,將求助類警情細化分類,每個級別都有相對應的措施,確保為求助者開辟生命通道的同時,依舊有足夠的警力能夠處理其他緊急情況。
直到今日,這個工作機制還在沿用,參考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首都機場公安還對“三色救護聯動機制”進行了“科技+”的優化,通過交通信號燈的智能控制和多部門的高效協同,變成“人為疏導+綠波通行”的方式,用時更短。
據統計,根據“三色救護聯動機制”,從2017年以來,首都機場公安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分局交通警察支隊為數十名急需緊急送醫的群眾開道護航。
推出限時停車系統、構建智能識別模型帶隊開發出十余項科技發明專利

首都機場三個航站樓都曾因違法停車擁堵頻發,樓前車輛橫放斜停,“我們交通民警都是用兩條腿去攆著四個輪子的違停車輛,效果不好不說,還特別浪費警力。”于寶說,面對這一頑疾,不能再用傳統的“人海戰術”。
他結合豐富的一線工作實踐,和同事們一起,開始了一系列的調研工作。那些日子,早高峰、晚高峰,客流多的時候、客流少的時候,經常會在航站樓前看到于寶和同事們在踏勘調研的身影。
“那時候,我們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反復勘查測算,包括在不同時間節點的人流,因為我們需要準確掌握每一座航站樓不同時間、不同節點的通行路線,找到那個既能滿足旅客群眾上下車需要,又能夠最大程度保障順暢通行的時間點。”經過于寶和他的團隊反復勘察測算、分析車流規律,通過無數次技術論證與方案迭代,最終于2018年推動“限時停車系統”成功上線。
該系統借助精準計時和自動抓拍,有效震懾超時停車行為,扭轉了航站樓的交通亂象,不僅極大解放警力、提升通行效率,更成為全國機場交通管理的先進樣板。
于寶調任綜合指揮室主任后,他進一步深耕科技這一方向,通過“專業+機制+大數據”的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將綜合指揮室的“最強大腦”效能發揮到極致。他牽頭組建技術團隊,研發“異常車輛查緝布控技戰法”。2025年,于寶帶著同事再次優化升級了系統,經過反復調試算法,構建智能識別模型實現了重大違法實時預警率達到80%。截至今年9月,累計共查獲涉牌違法案件80余起,完成了從“大海撈針”到“精準打擊”的轉變。團隊積極總結成功經驗,又研發出“分蟲”積分預警模型,還獲得了2021年首屆全國民航公安建模大賽優秀獎。
在于寶的帶領和參與下,首都機場公安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分局交通警察支隊先后取得了包括《基于大數據和VR的跨平臺3D智能交通指揮方法及系統》《基于交通指揮指數的警力資源優化方法》《智能警務巡邏輔助系統》等十余項科技發明專利。
升級服務提升將車管站搬進航站樓實現體檢+換證“一站式”服務

“我第三次來到中國,但這是我第一次申請中國駕照,根據網站上的提示準備好材料,一會兒就辦完了。”來自德國的安妮說。來自克羅地亞的菲利普在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車管站舉著他的臨時駕駛許可說,“能夠下了飛機就直接辦理駕駛許可,不到15分鐘我就拿到了證,真的很方便!”
據了解,當前,中國已經對70多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或者全面互免簽證,過境免簽國家也擴展到了50多個。今年暑運以來,北京出入境人員同比增長18.7%。面對中國對外實施的大規模免簽政策及首都機場公安局出臺的以便民利企五項措施護航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于寶創新提出了把體檢醫生請到航站樓車管站辦公的想法,通過一系列落地推進舉措,在今年年初實現了站點內現場體檢加換證的“一站式”服務,為國內旅客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擴展國際換證業務,對工作人員培訓上崗,熟練使用線上多語種智能翻譯與外國旅客交流。
截至目前,這座在航站樓內的車管站已經為外國人辦理了數千張駕駛許可,特別是今年暑運以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車管站共辦理412張臨時駕駛許可,同比增長率超過36%。目前候機樓車管站的便民服務經驗已推廣至全國數十家機場。
從警19年里,于寶曾榮立個人三等功5次,榮獲個人嘉獎多次,獲評北京市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浩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