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年來持續深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專業性強化立法供給、規范執法行為、優化政務服務等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司法行政機關在法治服務保障共建“一帶一路”中肩負著重要職責,北京市通過加快培育國際一流的仲裁機構和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等,建好“一帶一路”法律服務綜合平臺,切實強化“走出去”企業和公民合法權益保護,為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法治力量。
仲裁作為國際通行的民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有專業性、高效性、獨立性、保密性和國際性的獨特優勢。仲裁機構通過案件管理體系等系列有效制度,能最大限度確保案件審理及裁決結果的公平正義,為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仲裁支撐。1995年9月28日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院正式成立,2018年成為首批納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五家仲裁機構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仲裁機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正逐年提高。以北仲為例,其國際仲裁案件當事人已來自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涉及49 個“一帶一路”國家,且相關數據每年都在持續增長。
在此基礎上,在強化法律服務資源配置方面,北京市推動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行業健康發展。實體平臺啟用,形成“1+N”布局,集聚多元爭議解決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推進仲裁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一系列成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我國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公證機構憑借其專業優勢,為國企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支持。無論是交通、能源還是通信領域,都留下了公證機構忙碌的身影。
郭岳萍是北京市長安公證處業務三部主任,此刻,她正通過視頻連線一位身在國外的當事人,審核對方的申請材料,而且全程視頻錄像。
李女士是一名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出國前,她在房山買了一套商品房,最近,她接到開發商的通知,讓她盡快辦理收房手續。可是由于個人原因,李女士無法立即回國,于是想辦理一份委托公證。
通過查詢,李女士得知長安公證處為司法部確定的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辦理機構,曾經辦理過類似的涉外公證。
收到李女士從國外快遞回來的材料后,郭岳萍通過視頻連線一一進行審核確認。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長安公證處涉外類公證業務呈逐年飛漲的趨勢,出具的公證書在外交部和駐華使領館擁有較好的口碑和認可度。近些年,據了解,北京市公證機構不斷優化涉外公證服務,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強化保全證據公證,護航知識產權保護,不斷推進公證利企便民舉措擴維增效。
來源:法治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