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哪里算錯了?”
“要是賬一直對不上,我們可怎么辦?”馬先生和同鄉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焦急。
就在這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公安局花園派出所民警趕到了現場。
54車青貯貨款對不上,農戶急成“熱鍋螞蟻”
8月20日下午,農戶馬先生雙手緊緊攥著青貯運輸單據,在石河子143團某企業院內急得像熱鍋螞蟻般團團轉,額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滾。他與同鄉一同為該企業運送了54車青貯,雖說前期收取過部分貨款,可到最終核算時,發現與收購方潘女士的賬單怎么都對不上。

更讓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是:“這里是石河子轄區,民警會不會偏向本地企業?”接到報警后,花園派出所民警迅速趕赴現場。
35公里“跨城取證”,民警“抽絲剝繭”解難題
為高效化解糾紛,民警啟動“警調聯動”機制,邀請143團人民調解中心調解員一同開展調解工作。
“您先消消氣,別著急,不管是本地企業還是外地農戶,我們都以事實和證據為準繩。”民警將情緒激動的雙方分開,耐心傾聽各方陳述。
由于雙方賬單始終不一致,民警把調查重點轉向原始過磅記錄。每車青貯過磅時都會留下底單,只要查清底單,貨款金額自然能水落石出。
然而,過磅站并不在143團,而是位于35公里外的沙灣市安集海鎮。

“咱們現在就走,絕不拖延!”民警果斷決定,帶領雙方一同前往調取原始憑證。在過磅站,大家把一張張單據鋪開,從第一車的重量、單價開始,民警與調解員陪著雙方逐一核對、反復計算,精確到了小數點后兩位。
“這車是8月5日送的……”
“這筆前期付款應該扣除……”
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核出準確數額:潘女士還需向馬先生支付137519.12元。
貨款秒到賬!民警成農戶“安心定海針”
在民警和調解員的見證下,潘女士當場完成轉賬,一次性結清了貨款。

看著手機上的到賬信息,馬先生緊緊握住民警的手,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太感謝你們了!為我們的事跑這么遠,算得這么細。沒有你們,真不知道這筆錢什么時候才能要回來!”
此次糾紛的成功化解,是花園派出所深入踐行“楓橋經驗”、深化“警調聯動”機制的又一典型案例。面對跨區域、涉農、涉企的利益糾紛,民警始終秉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主動介入、積極協調、精準施策,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化解矛盾,既維護了農戶的切身利益,也優化了轄區的營商環境,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