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圖木舒克墾區公安局“三個轉變”激活派出所主防警務新動能
    時間:2025-04-26 13:58來源:兵團長安網責任編輯: 安羽

    基層派出所是維護社會治安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窗口”,為破解傳統警務模式中“被動應對、粗放管理”的痛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墾區公安局緊扣“四新”警務安排部署,錨定“警力下沉、主動作為、精準服務”工作理念,以旗桿橋派出所、錦繡街派出所黨建品牌為樣板,重構工作模式,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事后處置”向“源頭治理”轉型,努力實現“矛盾糾紛少、治安秩序好、群眾滿意度高”的工作目標。

    巡邏從“集中粗放”到“精準下沉”,織密治安防控“一張網”

    針對傳統集中巡邏模式存在“覆蓋面窄、針對性弱、與群眾互動少”的問題,創新推出“三級聯動巡邏機制”,將巡邏力量從“所隊集中調度”轉變為“網格精準發力”。

    力量下沉,構建“警力+民力”巡邏單元。打破“全所統一派警、集中巡邏”的舊模式,組建由各社區、連隊責任民警、輔警、網格員組成的“家門口巡邏隊”。網格員熟悉民情社情,擔任“向導員”,民輔警則發揮專業優勢,實現“人熟、地熟、情況熟”與“執法規范、處置專業”的有機結合。每日早晚高峰時段,巡邏隊采取“車巡+步巡”“定點值守+流動排查”方式,對團場連隊路口、集市、留守老人住所等重點區域開展高頻次巡查,讓群眾頻繁“見警燈、見警車、見警察”,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幸福感。

    數據賦能,實現“精準管控”有的放矢。依托智慧小區建設等數據資源,建立“紅黃藍”三色預警機制,每周定期走訪排查。巡邏隊配備執法記錄儀實時回傳現場畫面,派出所綜合勤務指揮室通過相關數據分析動態調整巡邏路線,形成“警力跟著警情走、防控圍著需求轉”的精準模式。

    技能提升,鍛造“一專多能”巡邏尖兵。派出所每名輔警均配備1名民警“師傅”,通過“隨崗學習、現場帶訓”等形式傳授入戶走訪技巧、矛盾糾紛調解方式、突發事件處置策略等提高輔警技能。針對網格員基礎薄弱問題,派出所推行民警、網格員結對練兵機制,每月組織網格員開展“最小作戰單元”培訓,由民警“手把手”教學,讓網格員積累實戰經驗。今年以來,已組織網格員開展集中培訓60余次,組織派出所輔警開展培訓40余次。

    調解從“接警響應”到“主動摸排”,筑牢和諧穩定“防火墻”

    針對“接警后調解”的被動模式,前移工作重心,構建“網格摸排—分級化解—跟蹤回訪”的全鏈條調解機制。

    分類處置,構建“三級調解”責任體系。建立“初調+聯調+共治”的分級調解機制。簡單糾紛先場勸解,復雜矛盾統籌相關力量聯合調解,疑難問題則上報派出所,聯動司法、信訪等部門專題協調。同時,推行“調解回訪制”,對已化解矛盾定期回訪,防止反彈復發。今年以來,已調解各類糾紛840余件,回訪率達100%,化解率100%。

    關口前移,優化“主動警務”運行模式。民輔警聯合網格員組成“矛盾隱患摸排小組”,每周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通過“拉家常、問需求、查隱患”主動發現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土地權屬等潛在矛盾,聯合相關部門開展“背對背”溝通,在矛盾激化前達成調解協議,有效避免矛盾升級,全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今年以來,通過主動摸排化解矛盾糾紛50余起。

    多元融合,打造“接地氣”調解隊伍。邀請“鄉賢老人”“法律明白人”加入調解團隊,將“公序良俗”與法律法規結合,形成“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調解模式。民警在宣講中重點傳授《治安管理法》《民法典》等實用法律知識,提升輔警、網格員“說法講理”能力,讓調解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宣傳從“集中灌輸”到“入戶滴灌”,架起警民溝通“連心橋”

    針對傳統集中宣傳存在“受眾單一、內容生硬、效果短暫”的不足,創新“精準滴灌式”宣傳,讓安全知識和便民服務走進千家萬戶。

    靶向定制,讓宣傳內容“接地氣”。根據不同群體需求制定“個性化宣傳套餐”,針對留守老人,入戶講解養老詐騙、防火用電知識;針對留守兒童,聯合學校開展“法治講堂”,通過情景模擬演示防拐騙、防溺水技巧;針對各企事業工作人員,上門宣傳交通安全、勞動合同法律知識。今年以來,開展入戶宣傳18700余戶,進入學校宣傳350余次。

    場景融入,讓宣傳方式“有溫度”。摒棄“擺攤設點、發宣傳單”的傳統形式,將宣傳帶入日常工作場景,巡邏時遇見群眾,順手講解近期案件防范要點;調解糾紛后,結合案例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在幫助群眾找回走失老人后,趁機向周邊群眾宣傳“關愛獨居老人”注意事項,形成“宣傳一次、帶動一片”的漣漪效應。今年來,派出所在各場景宣傳達2400余次,受宣群眾達17000余人。

    雙向互動,讓警民關系“更緊密”。建立民輔警“入戶日志”,記錄群眾意見建議和急難愁盼問題,能當場解決的立即辦理,需協調的及時反饋至派出所,創新“宣傳即服務、服務即治理”模式,讓群眾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警民信任度顯著提升。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