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棉花收完了嗎?打算怎么賣?”
每年棉花采收季,棉花采收進度、價格行情和銷售打算都是棉農關心的大事,把棉花賣個好價錢更是棉花種植戶的共同期望。

“低買高賣,賺取差價”是中間商的常規操作,但有人卻打著“高價收購”的幌子,做起了“無本萬利”的生意。
今年7月6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喀什墾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詐騙案,被告人孟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0萬元。
隨著公開宣判,一場棉花收購騙局被揭開——
債務纏身生計策
一朝得逞難收手
2023年10月,針對棉農想把棉花賣出好價錢的心理,手頭緊張、負債累累的孟某心生一計,向身邊棉農謊稱自己可以以高于市場價格代收棉花,待棉花售賣后,向大家兌付棉花款。
在“高價收購”的誘惑下,付某成功上鉤,孟某把在付某處“收購”的20余噸棉花售至棉花加工廠,將22萬余元棉花款納入囊中。后孟某以棉花尚未全部售出及資金正在周轉為由,成功說服付某接受其以出具欠條的形式“保證”貨款兌付。
“人好騙,來錢快!”
取得“收購”生意開門紅的孟某,更加干勁十足。他一邊讓付某幫忙介紹棉農,尋找行騙對象;一邊用“棉花可以賣高價,貨款兌付及時”的謊言,把“高價收購”誘餌撒向蠢蠢欲動的棉農。
2023年10月至11月,孟某先后騙取付某、張某、楊某等19人棉花共計500余噸,獲取棉花款400余萬元。
棉農追討貨款
詭計浮出水面
只打欠條,不兌現。
隨著向棉農兌付貨款期限臨近,付某、張某、楊某等人的催款電話接踵而至。眼看謊言就要被拆穿,孟某故伎重演,再次用棉花尚未賣完、貨款還未到賬、需要延遲兌付等各種理由搪塞。最終,被催款惹急的孟某,索性承認自己沒錢,直接掛掉催款電話。發現異常的付某等人,這才恍然意識到“高價收購”,很可能是孟某設下的陷阱。

2023年12月2日,付某向當地派出所報警求助,孟某到案后如實交代罪行,并退賠部分損失。
行騙終獲刑
警鐘要長鳴
經審理,被告人孟某為償還債務、網絡賭博、購買彩票和投資承包地,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方法騙取被害人付某等19人588.48噸,總價值為4327647.40元的棉花。扣除部分履行錢款外,孟某詐騙金額為4307647.40元。
案發后,僅追回158949元,不能挽回19名被害人的全部損失。
法院認為,被告人孟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高價收購棉花”的方式,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根據被告人孟某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及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法院提示
豐收在望,警惕騙局。
在產品交易中,
一定要理智看待價格行情,
對高價收購保持警惕,
莫要為貪小便宜而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