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洗錢工作是維護國家安全和金融穩定的重要保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在反洗錢工作中,陜西省西安市檢察機關依法積極履職,精準落子,構建起“穿透審查+協同治理”全鏈條打擊洗錢犯罪的精密模式,為金融秩序穩定與法治建設保駕護航。三年來,西安市檢察機關共起訴洗錢案件29件35人,在開展金融犯罪檢察工作、打擊洗錢犯罪活動中取得積極成效。
加大追訴洗錢犯罪力度
加大對洗錢犯罪的打擊力度,是遏制各類嚴重上游犯罪、提升追贓挽損實效的重要舉措。西安市檢察院堅決執行《陜西省打擊治理洗錢違法犯罪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認真落實“一案雙查”工作要求,加大打擊洗錢犯罪力度,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工作開展中,我們常態化從檢察業務應用系統中調取洗錢犯罪七類上游犯罪案件清單,下發各基層院要求逐案篩查,重點篩查是否存在使用第三人的支付結算賬戶接收和轉移資金的情況,甄別將贓款用于購買房屋、車輛、黃金、股票、基金、奢侈品等改變贓款存在形態,以及投資商業活動等與合法資金發生混同的洗錢行為。”西安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道,2022年以來,該市共篩查目標案件20余件,經審查已將其中8件提起公訴。
針對有組織洗錢、單位洗錢、地下錢莊、虛擬貨幣等新型復雜洗錢犯罪,西安市檢察機關堅持精準打擊、典型引路,引導公安機關穿透資金賬戶,查明資金來源和去向,固定電子數據,充分運用專業機構出具分析報告,解決資金數量和身份關聯等關鍵問題,著力提升辦案質效。
西安市檢察機關強化“技術+專業”支撐,在同步審查洗錢線索時,充分發揮檢察技術輔助審查的作用,引入司法會計鑒定、大數據碰撞分析等技術手段,破解資金混同等取證難題。新城區檢察院在辦理耿某洗錢案中,委托司法會計鑒定機構對涉案賬戶進行“逐層穿透式審計”,區分合法資金與涉黑資金,根據資金轉入時間及特定數額等綜合判斷,明確其轉移資金中的300萬元來源于非法放貸分紅等關鍵證據。
“反洗錢是金融檢察工作的新天地,只有把檢察工作對標國家大局,才能真正融入大局、服務大局,才能精準打擊犯罪、精準開展治理。”西安市檢察院檢察長陳明指出。
深挖細研辦好新型案
“本案涉案賬戶數量眾多,資金交易規模巨大,辦理難度大。”案件辦結后,西安市檢察院檢察官蘆婧瑤仍對這起陜西省首例涉地下錢莊洗錢案辦理過程記憶猶新。
2019年初,李某成立鑫某公司、大某公司后,為多家公司非法進行資金支付結算轉移資金,并按比例收取費用。2020年11月,上游犯罪人通過中間人找到李某,為實施集資詐騙犯罪的全某公司提供資金劃轉業務,李某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續費。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全某公司將集資詐騙犯罪所得5355萬元轉至鑫某公司、大某公司賬戶,李某扣除手續費后,將資金劃轉至多個個人賬戶,由他人轉移至香港購買股票。
考慮到本案涉案賬戶數量眾多,資金交易規模巨大,西安市檢察院開展“檢警銀”協作模式,充分發揮檢察機關主導作用,引導公安機關對李某控制的兩家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調取了270個涉案銀行賬戶開戶信息和流水。同時,該院商請銀行協作配合,依托銀行反洗錢工作平臺專業優勢,開展資金穿透分析,查明了涉案公司自成立以來未開展正常經營業務,主要從事非法支付結算,屬于地下錢莊的事實。
“我不知道那是集資詐騙犯罪所得呀,不具有洗錢犯罪的故意。”李某辯解道。檢察官通過調取李某微信聊天記錄查實,在本案實施過程中,李某向他人拍攝刑法關于洗錢罪的條文內容,并討論如何規避司法打擊。同時,查明了其對資金可能來源于七類上游犯罪所得及其對收益具有概括性明知。在此基礎上,該院進一步挖掘細節、收集更多客觀證據,結合被告人的認知能力、職業經歷、行為頻率與時長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最終認定李某具有洗錢犯罪的主觀故意。
2024年1月,西安市檢察院對李某以涉嫌洗錢罪提起公訴;7月,西安市中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洗錢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45萬元。李某提起上訴,2024年10月,陜西省高級法院維持一審判決。
多元協作打造工作“聯動鏈”
“反洗錢涉及立法、執法、司法、監管等多個層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打擊洗錢犯罪需多個部門參與,形成工作合力。”陳明說。
針對案件暴露出的行業監管漏洞和問題,西安市檢察機關全力推動“檢察+公安+金融+監委”四方線索互通有無、證據協同共認、治理聯動協作。在辦案實踐中,一旦發現洗錢犯罪呈現出新手段、新類型、新態勢,及時向銀行通報反饋,提示犯罪風險,提出意見建議,幫助豐富反洗錢監測模型數據,完善監管措施;探索建立洗錢犯罪“黑名單”數據庫,實現類案智能篩查;推動設立反洗錢專家咨詢委員會,提升專業化辦案水平。
“置身于真實案件審理環境,切身感受到了法律就在身邊。”新城區檢察院在辦理張某海受賄、洗錢一案時,邀請各方代表旁聽庭審,旁聽人員紛紛表示今后要加強對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監測。
與此同時,西安市檢察機關不斷加大普法宣傳力度,依托真實案例制作微電影,向社會公眾解釋常見洗錢犯罪手段及其社會危害。通過舉辦講座、制作視頻、線下宣講等方式,提高公眾對反洗錢、反腐敗等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增強法治觀念。
(王梁 郭靖 劉琳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