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人民法院深挖昌寧“千年茶鄉”文化底蘊,將“茶鄉匠心”融入審判執行各環節,從清雅的茶湯里“萃取”為民初心,在和合的茶道中探索解紛路徑,用醇香的茶品詮釋服務溫度,以堅韌的茶魂鍛造過硬隊伍。
當“千年茶鄉”的氤氳茶香與威嚴的司法審判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昌寧,這片被時光浸潤的土地,不僅孕育了醇厚芬芳的昌寧紅茶,更在新時代審判工作的具體實踐中讓莊嚴的法徽在氤氳茶香中愈發閃耀。
循“茶之清雅”,守司法公正初心
“茶要清,法要正。”這是昌寧縣法院干警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昌寧縣法院以“茶鄉法院每月一學”“青年干警茶鄉法韻讀書會”為載體,堅定不移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司法審判工作的“指南針”,干警堅守司法良知,永葆政治本色和為民初心,如同昌寧紅茶一樣湯色清明、滋味甘醇、本質純粹。

在審理一起涉及數十戶茶農的“訂單茶園”違約糾紛案件時,承辦法官認為,若簡單判決解除合同,茶農們當年采摘的春茶將面臨滯銷風險,對茶企聲譽也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法官沒有一判了之,而是帶著書記員連續幾次深入茶園、走訪茶農、核實產量、調查了解市場行情,組織當事人雙方在茶園里的茶亭進行調解。幾杯熱茶下肚,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逐漸冷靜下來,最終達成“分期付款+后續優先供貨”的調解協議。茶農的茶葉鮮葉得以售出,企業保住了原料來源,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茶農們紛紛感慨道:“法官替我們想的,比我們自己想的還要周到。”
融“茶之和合”,解基層矛盾糾紛
茶道講究“和為貴”,司法追求“諧為美”。昌寧縣法院以“完善訴訟與非訴訟銜接機制”為契機,將茶藝“和合”之道融入基層治理,依托綜治中心構建“法官+N”多元解紛網絡,吸納基層黨組織干部、農業合作社負責人、鄉賢能人、資深茶人等組成“茶鄉和事佬”隊伍,打造出“阿茲拔”“蒙王子”等本土多元解紛品牌,讓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茶桌之上。

昌寧縣漭水鎮黃家寨是昌寧古茶樹資源最為集中的村落,山里的幾百余株古茶樹既是“搖錢樹”,也常因地界、采摘權等引發糾紛。為此,昌寧縣法院在黃家寨古茶樹公園設立“巡回審判點”,聘請擁有40多年種茶制茶經驗的茶人老董擔任特邀調解員。村民老張與老黃因相鄰的茶園地界爭執多年,每到春茶采摘季矛盾更是一度激化,最終老張以一紙訴狀將老黃起訴到昌寧縣法院。“茶鄉和事佬”、茶人老董受法院委托對該起糾紛進行調解,他將當事人雙方請到巡回審判點的茶桌前,泡上一壺本地紅茶,從兩家祖上共同墾荒種茶的故事聊起,再談到“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語重心長地說:“這幾棵古茶樹看著咱們長大,每年也采不了幾斤春茶,要是鬧到法院,不僅傷了和氣,茶季過了更是誰都賺不到錢。”在平和的氣氛中,法官適時拿出地界勘驗圖紙,從法律角度向雙方講解利害關系。
一壺茶盡,雙方積怨化解,當場同意重新劃界。今年以來,此類方式成功調解當地涉茶涉農糾紛2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85%以上,其中60%的糾紛在茶桌、茶園等“非法庭”場所被化解,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品“茶之醇香”,護茶鄉產業發展
好茶要慢慢品,服務要深深做。昌寧縣法院將“構建高效便民、智慧精準的訴訟服務體系”的要求,轉化為護航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際行動,從線上訴訟服務“讓數據多跑路”到線下“全鏈條”法律指導“讓服務多上門”,司法服務如同昌寧紅茶般香氣馥郁、回甘悠長,滲透到茶產業的每一個環節。

針對很多茶農、茶企身處異地,“打官司跑遠路”的痛點,昌寧縣法院全面推行網上立案、遠程庭審、電子送達等智慧服務,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的訴訟成本和時間成本。去年茶季,溫泉鎮茶農與外地茶葉收購商因茶葉質量問題產生批量糾紛,昌寧縣法院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讓茶農和收購商在家里用手機就能參與線上調解,短短3天就化解了12起糾紛,挽回經濟損失20余萬元。
在“昌寧紅茶”品牌保護領域,昌寧縣法院主動作為,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觸角,組建“法潤茶鄉”志愿服務隊。法院干警走進茶葉加工企業,為企業提供商標注冊、合同規范培訓服務;深入茶葉交易市場,排查侵權線索,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推動建立“企業自律+部門監管+司法保障”的品牌保護機制。今年以來,“法潤茶鄉”志愿服務隊已深入茶企開展“法治體檢”近10次,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00余人次。
鑄“茶之品格”,建過硬司法隊伍
茶品如人品,制茶需匠心,辦案需初心。昌寧縣法院以茶為喻,將千年茶鄉傳承的團結協作、堅韌不拔、目標一致、無私奉獻的“一根絲”精神融入隊伍建設,讓干警在“品茶思廉、制茶礪志”中錘煉品格、培養匠心。

青年法官小胡在承辦一起茶葉購銷合同糾紛案件時,當事人試圖通過“熟人”說情。在“品茶思廉”活動中深受觸動的小胡果斷拒絕,并公正審理了此案。事后,他在“青藍工程”結對導師分享會上說:“一杯清茶,提醒我時刻保持內心的清澈。法官的尊嚴,也正如茶葉的品質,容不得半點雜質。”近年來,通過“青藍工程”傳幫帶,昌寧縣法院涌現出“辦案標兵”“調解能手”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法院隊伍煥發出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每年春茶開采季,昌寧縣法院都會組織干警到茶企體驗制茶過程。從上午7點上山采摘茶葉鮮葉,到在高溫炒茶鍋前翻炒殺青,再到反復揉捻、晾曬干燥,一天下來,干警們手上磨出了水泡,也真正體會到“每一片茶葉都來之不易”。“以前覺得辦案辛苦,體驗過制茶才知道,任何工作想要做好都得下不少苦功。”法官老楊將制茶體驗寫進自己的實訓日記里。
一片茶葉,需經匠心打磨方能成就其醇香;一紙判決,必經擔當履職方能彰顯其公正。立足新時代,昌寧縣法院將繼續秉持“茶鄉匠心”,履職擔當、積極作為,為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貢獻更多司法智慧。
(昌寧縣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