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曩宋阿昌族鄉,是全國3個阿昌族鄉之一,是全國阿昌族聚居的主要地區,這里民族文化多樣、歷史底蘊深厚、交通資源便利,是保(山)—瑞(麗)公路線上的一個重要樞紐。梁河縣人民法院曩宋人民法庭就坐落于此,近年來,法庭立足轄區實際,緊扣“司法為民”工作主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建為引領,強化多方聯動,將民族文化與法治相融合,創新民族特色“百靈”解紛模式,為這片美麗的阿昌族鄉奏響了和諧法治新樂章。
在阿昌族的文化長河中,音樂是該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那句“阿昌生來犟,不哭就要唱”的俗語,生動展現了阿昌族人民對音樂的熱愛。歌唱貫穿于他們的生產勞動、婚喪嫁娶等各個領域,而百靈鳥,在阿昌族心中是吉祥、幸福、美好的化身,它清脆悅耳的啼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希望。
早在2021年,曩宋法庭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實際,創新成立了“百靈”調解室,全力打造“百靈”解紛模式,積極探索具有邊疆民族特色的解紛新路徑。
“百靈”“1+1+1”特邀調解模式
先行調解促和諧
“法官,法官,我被人打傷住院還不賠償醫療費!”2024年5月,曩宋鄉曩宋村阿昌族村民釧某走進曩宋人民法庭焦急地向楊法官說道。
曩宋法庭經調查了解到,釧某與同村村民李某因瑣事發生激烈爭執被打傷住院治療7天。出院后,雙方圍繞醫療費、誤工費等賠償問題多次協商,卻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無奈之下,釧某選擇通過訴訟維護權益。
楊法官結合阿昌族在處理鄰里關系時會遵循村規民約,通過協商和調解來解決矛盾的風俗習慣,為節約當事人訴訟成本,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法庭將案件委派給調解委員會進行先行調解。經過調解員們從法、理、情三方面多輪次耐心調解,當天雙方就達成調解協議,已到法庭進行司法確認。
在曩宋法庭“百靈”調解室進行司法確認現場
近年來,曩宋法庭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局,采用“1+1+1”“百靈”調解模式(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特邀調解員),邀請阿昌族調解員進駐曩宋法庭,他們用本民族語言與群眾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百靈”調解室以法庭為中心,通過“專業團隊+網格”工作法,積極與轄區各鄉鎮聯動,為基層調解組織提供專業法律指導。自成立以來,9名熱情負責的特邀調解員已受理先行調解案件80件,成功調解41件,調解成功率達51.25%。
“百靈”“法庭+N”協同解紛模式
多元治理解難題
“感謝法官和政府工作人員解決了我們的難題,土地租金終于有著落了!”梁河縣河西鄉來連村村民代表緊緊握住楊法官的手,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2020年,曩宋鄉村民梁某某來到河西鄉來連村租賃土地種植甘蔗。起初,梁某某都能按時支付土地租金,后來因經營不善,租金遲遲未能繳納。2023年,榨季臨近尾聲,六十多名土地出租農戶焦急萬分,要求梁某某必須付清租金才允許其砍甘蔗,雙方僵持不下,無奈只能向法庭求助。
曩宋法庭在了解相關案件情況后,立即協同河西鄉人民政府、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門,趕赴來連村委會現場調解。調解中,通過調解員們的耐心勸說,承辦法官的釋法明理,在長達7個多小時的不懈努力下,達成調解協議。農戶們同意讓梁某某先行砍甘蔗出售,梁某某承諾4月15日付清所欠租金,違約愿意支付利息,雙方最終握手言和。
曩宋法庭法官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調查
曩宋法庭始終堅持“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的工作思路,積極協調黨委、政府等各方力量,構建起多元解紛“共同體”。法庭與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13家基層自治組織共同攜手,打造“百靈”“法庭+N”協同解紛模式,簽訂訴調對接協議,建立矛盾糾紛聯調機制。各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討復雜問題解決方案。同時,法庭注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積極培育“鄉賢調解員”“法律明白人”等基層調解隊伍,依托村民議事會機制和村規民約等制度落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成效日益凸顯。自訴調對接機制運行以來,已開展訴前委派調解1010件,調解成功805件,調解成功率79.70%。
“百靈”“互聯網+”云端調解體系
智慧解紛顯成效
2024年5月26日,曩宋法庭調解了一起涉外變更撫養關系糾紛。原告木某是緬籍人員,與被告張某自由戀愛結婚,婚后因性格不合,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經法院調解后離婚,兒子由被告張某撫養。離婚后,張某長期在外省打工,無暇照顧兒子,孩子有意愿和母親木某一起生活。
承辦法官了解案情后,多次通過電話與雙方溝通,發現兩人有調解意愿。但張某在外省打工,只有周末休息,無法到庭參加調解,為了給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節約訴訟成本,承辦法官主動放棄周末休息時間,通過線上遠程調解的方式進行調解。調解中,法官耐心勸導、釋法明理,經過反復溝通,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這起涉外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曩宋法庭法官在“百靈”調解室進行遠程視頻調解
曩宋法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關注人民群眾在訴訟中的急難愁盼問題,秉持“如我在訴”的為民情懷,不斷創新司法服務,大力推進“智慧司法”建設,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和在線調解平臺,實現遠程視頻調解、線上司法確認等功能。如今,群眾只需通過“一屏一線一終端”,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司法服務,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自運行以來,法庭已開展線上調解200余次,線上開庭150余次,讓司法服務跨越空間距離,直達群眾身邊。
“百靈”“法庭+執行”模式
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真沒想到,兩天時間就幫我們要回了勞務費,感謝法官用心用情地為我們辦事”。2025年3月,9名農民工在曩宋法庭領到申請執行的勞務費后,滿心歡喜地向楊法官表達感激之情。
經調查,曹某等9人與梁某的勞務合同糾紛,此前已由曩宋鄉人民調解委員會先行調解,并進行了司法確認。但梁某卻未履行調解協議,拒絕支付勞務費。無奈之下,曹某等人向曩宋法庭申請強制執行。
法庭立案后,迅速通過網絡查控系統查詢并凍結了梁某的銀行賬戶,可賬戶內的存款遠遠不足以支付全部勞務費,且梁某名下并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曹某等人也無法提供有效線索,案件一時陷入僵局,但承辦法官沒有放棄,多方聯系到梁某,耐心地向他釋法明理。經過數個小時的勸說,梁某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意想辦法支付勞務費,并在第二天將欠款全部付清。
曩宋法庭集中兌付9起農民工工資執行案款
民生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曩宋法庭準確把握新時代人民法院執行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按照梁河縣人民法院“百日執行攻堅”專項行動工作部署,依法追繳、強制執行拖欠款項,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執行效果,努力將勝訴判決的“白紙黑字”兌現成當事人口袋里的“真金白銀”,以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的使命與擔當。
德宏州梁河縣人民法院曩宋人民法庭將以“百靈”解紛新模式跑出定分止爭、實現公平正義的“加速度”,全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進程。以“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為強勁動力,不斷提升司法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在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中,用優質司法服務書寫“法治答卷”,在曩宋阿昌族鄉這片土地上奏響和諧法治的新樂章。
(德宏州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