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午后的陽光,三五成群的大爺大媽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寥廓街道綜治中心門外聊得火熱。門內,接待窗口,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來訪群眾。受理、登記、上報、解答……綜治中心高效快捷運行,群眾一件件急難愁盼的煩心事得到解決。
寥廓街道綜治中心筑牢民生“橋頭堡”,用“一根針”連起“萬條線”,讓“走進一道門,解開心中結”在珠源大地生根開花。
扮靚治理“橋頭堡”
“不用到處跑,家門口的綜治中心就能解決我們的訴求,方便又不求人。”麒麟區逸墅花園小區的張大爹由衷地說。
上個月,張大爹受邀參加社區居民說事活動。活動中,物業人員暢所欲言,街道綜治中心、司法、城管等多個部門圍繞業主提出的疑問逐一解答。業主普遍關注的水表“跑得快”、個別業主放養寵物無人管等問題,通過居民說事活動,形成了更為明確的自管約定。大伙心中的煩心事終于得到了妥善解決。
西北社區是一個小區的專屬社區,社區辦公地點設在小區里。小區有常住居民5221戶10786人。如何管理服務好小區業主?西北社區堅持每季度開展居民說事活動。居民有訴求和想法,在居民說事活動中就能暢所欲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記者走進西北社區綜治中心,大廳里窗明幾凈、桌椅整潔。綜治室、矛盾調解室、警務室、公共法律服務站等功能區一應俱全,工作人員的標準工作照、姓名、電話號碼等信息一目了然。
“窺一斑而知全豹。”西北社區綜治中心的規范化運作、實戰化運行,折射出全區綜治中心筑牢一方平安“橋頭堡”的生動實踐。
“我遇到法律難題了,請你們為我想想辦法。”
“請坐,慢慢說,我先為您登記!”
在寥廓街道綜治中心接待窗口,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前來尋求法律援助的吳先生一行……
寥廓街道成立了以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的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同時,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納入街道年度重點工作,定期研究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建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構建“1+11+10”全域治理體系,以街道綜治中心為核心,輻射11個社區綜治中心和10個小組綜治工作站,形成“街道—社區—網格”三級聯動架構,實現矛盾化解“15分鐘響應圈”,確保服務群眾“零距離”。
暢通民情“主渠道”
基層社會治理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冷暖,“小治理”關乎“大平安”。
如何打通群眾訴求的“主渠道”,暢通群眾訴求,是各級黨政部門在社會治理中必須答好的一道題。
沾益區高起點、高規格搶占基層社會治理的制高點,暢通社情民意的“主渠道”,調動全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我們大家都習慣隨手一拍,動動手指上傳信息,就能反映問題。”沾益市民李大姐對“美麗沾益”微信公眾號上,“問題上報”這一民生問題反映“主渠道”非常滿意。
不久前,李大姐通過“美麗沾益”微信公眾號反映,她居住的樓道堆滿了大量垃圾,大家出入很不方便,還存在安全隱患。她用手機拍照,通過“美麗沾益”微信公眾號上傳后,不到半小時,社區工作人員按照指揮中心的派單要求趕到現場,很快清理了樓梯間的垃圾。
“我們也習慣了隨手拍。在路頭路尾發現情況,掏出手機隨手一拍,上傳到區基層社會治理平臺指揮中心,問題很快就會得到回復。”沾益區綜治中心負責人李同勝說。
上個月,李同勝在下班途中發現前方一輛小貨車上的油料潑灑在路上,對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造成了威脅。他立刻掏出手機拍攝并上傳,區指揮中心立即指令交警和城管人員趕往現場處理。
不到1小時,李同勝就收到了平臺的回復:“您關注的問題已處理,請對本次處置進行評價。”李同勝毫不猶豫地給了一個“贊”。
沾益區分布在各村和社區的“網格大軍”依托基層社會治理APP上報上傳問題,群眾則通過“美麗沾益”微信公眾號反映問題。這兩大“主渠道”架起了黨群連心橋,將千家萬戶的民情民意、社會面問題匯集到區、鄉鎮(街道)兩級綜治中心。兩級綜治中心通過精研細判,及時準確派單,并出臺基層治理系數法考核措施,通過督辦壓實責任,打通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我們每個市民都是美麗城市的主人翁,盡一份力就有一種自豪感,平臺溫馨的回復也讓我心里暖暖的。”李同勝感慨道。
筑牢網格“主戰場”
清明節,沾益區綜治中心“不打烊”,工作人員依然忙碌。
工作人員撥打電話回訪:“我們是沾益區綜治中心的,想了解你們對前幾天的調解工作滿不滿意?”
村民蔣大叔回答:“調解員果然不一樣,講解通俗易懂,調解不偏不倚,解開了我們兩家人的心結,我們非常滿意。”
原來,幾天前,一場及時的調解,讓炎方鄉劉麥地村委會的蔣龍昌與蔣金培重歸于好,兩位大叔心情愉悅。此前,蔣龍昌與蔣金培因土地糾紛產生矛盾,村里網格員及時通過基層社會治理APP上報到沾益區基層社會治理平臺指揮中心。沾益區綜治中心第一時間組織相關區直部門會商研判,提出具體化解方案。最終,在工作人員的調解勸導下,雙方均接受處置意見并握手言和,化解了一樁多年的土地糾紛。
“你好,你反映的問題已處理,請你對本次服務進行點評。”麒麟區寥廓街道綜治中心指揮調度中心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回訪熱心群眾。
半個小時前,市民王先生在上班途中路過一家店鋪前發現一小堆垃圾。他掏出手機隨手一拍,通過“幸福麒麟”微信公眾號上傳到平臺。平臺派單后,城管執法人員及時趕到現場處置,并將處理結果上報給街道綜治中心。從發現問題到完成處理并回復王先生,前后不到半小時。
“他們效率很高,處理結果也很好,我很滿意。”電話那頭,王先生如是說。
夯實治理“終點站”
沾益區著力提升綜治中心的實體化運行水平,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統籌推動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多中心合一”,讓群眾辦事“只跑一趟路、只進一道門”。走進沾益區綜治中心,窗口前,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信訪等五個功能窗口一目了然。
“凡涉法涉訴的事項,我們五家共同研判辦理,限期辦結。來訪群眾只需要留下一個電話,就可以回家等消息。”記者采訪當天,檢察官正在熱情地接待來訪群眾。
沾益區綜治中心抽調信訪、公安、法院、檢察院、司法等多部門人員進駐,實行“一窗受理、分類辦理、多元化解、教育疏導、跟蹤評價、數智治理”等一條龍、全方位服務的工作模式,極大地充實了區域治理力量。
在一樓和二樓,分別設立了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信訪等職能部門相對應的接待室。法庭、調解室、心理輔導室等設施也一應俱全。
在沾益區綜治中心四樓,一邊是寬敞明亮的研判分析指揮調度中心,這里是各鄉鎮(街道)“駐區辦”的所在地;另一邊,則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工作組的辦公場所,可以及時研判和交辦各類異常案件。
“我們區綜治中心發揮社會治理‘發動機’和‘司令部’的作用,把好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最后一道關’,筑牢化解矛盾糾紛的‘終點站’,切實做到大事不出區,讓‘楓橋經驗’在珠源大地開花結果。”李同勝介紹,每周五,綜治中心五樓的指揮調度室就是專家們的“坐診大廳”,工作組將一周內匯聚的疑難雜癥逐一研判會診,然后派發給對應的接待室,由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領單出征。
“以前群眾反映問題,有的不太清楚該歸哪個部門管,有的需要去幾個部門反映問題,跑斷了腿,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現在好了,訴求‘只跑一地’,解開心結‘只進一門’,太贊了。”張先生豎起大拇指稱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