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察官到思勤江(十二車河道)勘查大宗固體廢棄物污染情況。
文明創建,始于心而凝于德,成于行而彰于效。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鐘山縣人民檢察院將文明創建融入檢察工作各環節,在履職中傳遞法治溫度,于服務中彰顯擔當,實現文明創建與檢察工作同頻共振、互促共進。今年5月,鐘山縣檢察院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讓檢徽在文明實踐中愈發閃耀。
“感謝檢察官!這些雞苗就是我家增收的希望!”在鐘山縣回龍鎮龍福村,脫貧戶黎桂英接過檢察干警送來的雞苗,眼里滿是感動。這溫暖的一幕,是鐘山縣檢察院以黨建帶文明、以服務踐初心的生動寫照。
鐘山縣檢察院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建立健全“黨建+文明創建”機制:常態化開展政治理論學習,為文明創建筑牢堅實的思想和組織根基;打造“檢察藍不忘紅色初心”黨建品牌,培育“鐘心為益”“思勤檢語”“鐘靈毓秀”“大有可為”等特色業務品牌,讓黨建引領成為文明創建的“定盤星”。黨員干警更是主動扛起責任,以實際行動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涌現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個人”等一批先進典型。
黨支部通過開展行動學習活動,集思廣益,探索出“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式,將行動學習與人才培養、機制健全、爭先創優深度融合,依托數字技術推動新時代法律監督工作提質增效。其“行動學習+數字賦能促檢察監督提質增效”案例,榮獲2024年度自治區“機關黨建+行動學習”優秀案例。
率先在廣西檢察機關推行社會危險性量化評估工作,建立健全上下貫通、左右協調的制度體系和評估標準體系;持續深化多元化救助體系建設,累計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53.6萬元;以“檢察建議+行政執法”推動100余畝撂荒土地復耕復種,依法守護耕地紅線……鐘山縣檢察院將文明創建與司法辦案實踐深度融合,讓檢察工作既展現法治力度,又體現民生溫度。
針對發現轄區17家用人單位在網絡招聘平臺上發布歧視女性的招聘信息等問題,該院發出全市首份婦女權益保障類公益訴訟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對相關用人單位、網絡招聘服務平臺進行整改,并與縣婦聯會簽訂協作意見,著力構建保護婦女權益長效機制;打造“春曉?銀閃閃”未成年人檢察品牌,通過“線上+線下”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105次、家庭教育指導80次,幫助23名涉罪未成年人重返校園、回歸社會。
積極推進“檢察護綠”,依托“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開展河流專項巡查和增殖放流活動,探索建立“水行政執法+檢察公益訴訟”協同機制,通過行政公益訴訟推動解決思勤江(十二車河道)堆放大宗固體廢物的歷史遺留問題。近年來,該院辦理生態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8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6件,督促修復被毀林地300余畝。
走進鐘山縣檢察院,青綠掩映間,國徽熠熠生輝,“團結、拼搏、務實、創新”的鐘檢精神和“厚德崇法”“博學致公”的院訓格外醒目,處處彰顯著文明氣息。沿著紅色長廊緩步前行,百年黨史的發展脈絡和黨員先鋒模范的先進事跡一一展現,鑄造紅色忠誠檢魂;辦公區四處可見的法律格言時刻提醒干警公正執法,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鐘山縣檢察院以文化人、以制度礪人:持續開展“一月一警示”主題教育活動,以案明紀、以案釋法,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每個季度舉辦“道德講堂”,以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涵養隊伍正氣;實施“雙導師”結對、實戰練兵和業務競賽等多項培養計劃,促進干警學業務、練技能、強素質。目前,該院有4名干警入選自治區級檢察人才庫,8人在自治區、賀州市檢察業務競賽中獲獎。
“講好群眾看得懂、記得住的檢察故事”。鐘山縣檢察院通過“三微”作品創作、檢察官以案說法等形式,將司法辦案、服務群眾的鮮活案例轉化為法治教育的素材,讓群眾在故事中感受司法溫度,讓文明理念隨檢察聲音傳遞進千家萬戶。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