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32通電話記錄背后的“結”與“解”
    時間:2024-10-15 10:09來源:平安廣西網(wǎng)責任編輯:王易之
    老周與老韋雖是多年的鄰居,卻因一堵墻埋下矛盾“種子”。兩家人發(fā)生口角后,矛盾逐漸升級。雖經(jīng)村委會多次調(diào)解,但雙方兩代人積怨頗深,矛盾化解收效甚微。老周家提起訴訟,要求老韋恢復房屋受損部分的原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市港南區(qū)人民法院木格人民法庭法官用心用情調(diào)解,撥打32通電話,促使兩名老人與“一丈道”的糾紛成功化解,破損的鄰里鄉(xiāng)情得到了恢復。

    主辦法官冉圣與書記員在案涉擋土墻倒塌處實地測量。

    一堵墻,鄰里“和睦”變“怒目”

    老周與老韋毗鄰而居,兩家房屋前后間隔一條5米寬的舊村道。多年來,兩家人關系和諧、相處融洽。

    2021年6月,老韋計劃翻修自家舊屋。為防止施工材料滾落砸到老周家房屋,老韋便在舊村道上修建了一堵高2米、長10米,與老周家二樓門窗齊高的擋土墻。動工時,施工隊在舊村道與擋土墻的通道上堆放了不少建筑沙石,并在通道中進行施工作業(yè)。

    老周認為,這面墻不僅影響自家通風采光,還有因承重不足隨時倒塌的可能。相較于老周的擔憂,老韋卻認為修建擋土墻時已留足距離和空間。兩家人多次溝通,一來二往,小摩擦不斷升級,矛盾的“種子”由此埋下,并逐漸形成積怨。

    2023年5月的一天,擋土墻經(jīng)過連日的暴雨沖刷倒塌,老周家一樓被滾落的磚石砸中,導致房屋窗檐坍塌,鋁合金門窗、防盜欄桿、防鼠網(wǎng)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形損壞。

    事故發(fā)生后,鄉(xiāng)鎮(zhèn)人民調(diào)解委員會組織調(diào)解后得出結果:老韋在期限內(nèi)將老周家屋面損壞部分恢復原狀,并簽訂調(diào)解協(xié)議書。此后一段時間,老韋按協(xié)議約定,對損壞的房屋墻面和門窗進行修復。

    原以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然而波瀾再起。老周看到自家房屋窗檐被修復后與原樣相差甚大,遂找老韋理論,結果不僅沒商量好,雙方還產(chǎn)生了口角,矛盾進一步升級。

    老周覺得老韋出爾反爾,于是一紙訴狀將他告到法院。

    去現(xiàn)場,從“坐堂問案”到“跨前一步”

    木格人民法庭受理案件后,庭長冉圣作為案件主辦人,第一時間找到二人了解情況,嘗試通過調(diào)解化解糾紛。由于老韋已離家外出務工,冉圣只能通過電話聯(lián)系二人。但是,調(diào)解過程并沒有預想的順利。

    “孰是孰非其實一目了然,只是讓他修復,拖了這么久都沒解決……”電話里,老周向冉圣說道。從老周的講述中,冉圣感受到了他想修補自家屋面的急切。

    了解老周的訴求后,冉圣又聯(lián)系了老韋,想聽一聽他的想法。老韋在電話里憤憤不平,認為自己已經(jīng)盡到補償修復義務,但老周不顧往日交情一直找他麻煩,此舉純屬訛詐。

    第一次通話,雙方都有心結和委屈,言語中充滿失望,這失望無疑來源于此前負面情緒的累積。

    單看這起相鄰糾紛的訴狀,內(nèi)容不滿兩頁紙,事由不足1000字,通過文字就能大概了解案情。但二人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事發(fā)時的真實情形究竟是怎樣的?二人的矛盾癥結到底在哪兒?化解矛盾糾紛不能只是坐堂問案,法官只有向前一步,才能更加接近案件事實。

    于是,帶著疑惑,冉圣和書記員來到事發(fā)地。在現(xiàn)場,他們對案涉房屋受損部分、擋土墻修建情況進行逐一勘查,模擬事發(fā)情形,心中對當天發(fā)生的意外有了初步的畫像。

    村支書告訴冉圣,老韋的姐姐早年與老周的弟弟結了婚,老周與老韋不僅是鄰居,更是親戚。兩人因為一堵?lián)跬翂Χ[僵,實在惋惜。

    于是,冉圣再次電話聯(lián)系二人。雙方依舊是針尖對麥芒,各種陳年舊事都成為攻擊對方的“話頭”。提起老韋,老周憤怒不已,說要找鑒定機構進行專業(yè)鑒定,讓老韋心服口服。面對老周的毫不退讓,老韋表示,老周家中設計已是舊風格,現(xiàn)在要求他分毫不差地恢復原貌,分明是強人所難。

    老韋的一番話也不是全無道理,房屋墻面和門窗被損壞是事實,難以舉證確定損失大小是現(xiàn)狀,假設請專業(yè)機構鑒定,耗時長也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難題。

    就此,冉圣找到了雙方矛盾的關鍵點:房屋損失費。

    案情矛盾點清晰了,解決糾紛的思路便明確了。冉圣想解決糾紛,更想修復他們多年的鄰里感情。

    多番談,“石墻內(nèi)”走出“心墻外”

    針對房屋損失費的問題,連續(xù)幾天,冉圣思來想去、反復考量。他想,找到切實可行的賠償標準是當務之急。

    根據(jù)民法典有關規(guī)定,侵害他人財產(chǎn)的,財產(chǎn)損失按照損失發(fā)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就本案而言,老周房屋損失費主要從屋面及門窗造價、施工材料和設備、人工成本幾大方面進行核算。冉圣前后幾次到建材市場、水泥廠、磚廠,以及請教當?shù)亟ǚ拷?jīng)驗豐富的人員了解行情,由此確定了農(nóng)村房屋建設的市價標準。

    得到確切的調(diào)查結果后,冉圣的信心更足了,立即組織雙方再次進行調(diào)解。

    這一次的電話調(diào)解還是遇到了難題。在老韋看來,老周不打招呼就把自己告了,是罔顧雙方情誼,對此頗有意見,也對法院的調(diào)解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

    如何能讓兩人打破這“不信任”的藩籬,減少他們在房屋損失費問題上的沖突?得讓他們放下芥蒂好好對話。于是,冉圣做了充分的準備,決定重新給兩人搭建一座新的“信任”橋梁。

    針對雙方分歧點較大的損失費問題,參照當前市價,冉圣把材料費、施工費、鑒定費等一一羅列出來,形成問題提綱;針對案情細節(jié),他再次走訪村干部和周邊住戶,進行詳細核實取證;針對賠償標準,他調(diào)整辦案思路,根據(jù)雙方分歧點,多方參考農(nóng)村房屋基本修建標準,劃出了一個合理的賠償區(qū)間。

    在與雙方進行通話的過程中,冉圣在紙上將對錯、責權分別寫在各自名字下,帶著他們一起復盤。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中,事件的經(jīng)過脈絡更加清晰完整。抓住他倆“歇戰(zhàn)”的間隙,冉圣趕忙“清掃戰(zhàn)場”,站在法理的角度,引導他們一同參與梳理。

    歷經(jīng)一年糾紛,兩名老人已倍感疲憊,在多輪溝通并聽取冉圣的建議后,都覺得與其各執(zhí)一端、相持不下,不如各退一步,試試法院提出的解決方案。最終,雙方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老韋賠償8000元給老周,由老周自行找人修復其房屋損壞部分。此時,冉圣翻看手機,發(fā)現(xiàn)共有32通電話記錄。

    調(diào)解書出來的那一天,老周來到了法院。冉圣把調(diào)解書交到老周的手里,說:“這個你收好,問題解決了,希望以后你和老韋還能好好相處。”老周仔細地將文書疊好,裝進貼身口袋,感激地說:“謝謝你!”

    (廣西法治日報)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wǎng)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