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這個山村今年未發生過一起矛盾糾紛,更沒有案件發生!“數字化”智慧治村真的行!
    時間:2024-10-11 16:47來源:平安廣西網責任編輯:李鴿
    數字賦能讓鄉村治理變“智”理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依靠科技力量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觀察

    金秋時節,恭城瑤鄉,多彩的田園與美麗的村落相映成趣。一個個拳頭大小的柿子掛滿枝頭,放眼望去,仿佛一片柿子的海洋。

    果林田間,豐收在望,果農與果商談笑之間忙著采摘搬運。一個個監控探頭有序地分布其間,晝夜不眠,仿佛看家護院的衛兵。

    從積極探索“數字化+網格化”鄉村治理模式,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由“管控”向“智控”轉變的“全國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村”龍虎村,到天藍、水清、林果香,民富、村美、社會安的“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楊溪村,再到集山水風光游覽、田園農耕體驗、住宿餐飲等為一體的“全國十大魅力鄉村”紅巖村,記者在探訪中深切感受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運用數字信息化推動鄉村治理帶來的大變化。

    “鄉村治、百姓安。恭城縣自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以來,各村各屯因地制宜,依托當地特色產業,通過治理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產業數字化等舉措,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恭城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江選文一語中的。

    “數字試點”,逐漸改變鄉村生活

    小青瓦、坡屋頂、白粉墻、木格窗、騎樓廊……9月18日17時許,走進恭城縣龍虎鄉龍虎村,一座座具有濃郁桂北特色的民居,映入記者眼簾。而各種數字化技術應用其中,讓這個古樸的小村莊充滿現代化氣息。

    龍虎中心小學門前的校園安防預警監測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可實現自動報警。

    龍虎司法所里的公共法律服務終端機,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形成的法律數據庫,可全天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信息查詢等服務,辦事群眾只需輕輕點擊,即可各取所需。

    河道兩旁的防溺水系統,借助球機攝像頭實時監控河面,一旦發現有人溺水或有自然災害險情,能實現立即報警,提升應急防控能力。

    一個風雨橋式的集貿市場就坐落在村子的中心地帶,粉絲、面條、腐竹等當地特色產品整齊地堆放在攤位上,到了晚飯時間,留守攤鋪的就只有一個個收款二維碼。

    “排散5元一包,手工面條10元一包,攤鋪上有明碼標價,群眾需要就自行刷碼購買,有些攤位通宵都不用收攤。”龍虎鄉政法委員趙文璧告訴記者,這里的村民相互信任,從不擔心家里丟東西,更何況村里有“智慧之眼”,一旦有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它。

    趙文璧口中的“智慧之眼”,指的是設在龍虎鄉的一塊數字鄉村智慧大屏。數字鄉村智慧大屏匯聚視頻、地圖、黨建等信息,內容包含各村屯的電子地圖、居民基本信息,全鄉有監控點位1000多個、監控室1個,可實時查看轄區內各村口、主要路口、村委會辦公室等公共區域的高清畫面,及時掌握轄區治安情況,為當地社會治理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有效預防偷盜、搶劫、聚眾鬧事、打架斗毆等行為發生。

    龍虎村與湖南省江永縣粗石門鎮的古調村、仙姑塘、下禾垌、粗石江村等地毗鄰,鄰村村民其樂融融,30年未發生矛盾糾紛。

    近年來,龍虎鄉根據鄉域內水路、陸路以及與湖南毗鄰等地域特點,規劃實施“一河+四路+N網格”高清視頻監控項目,完成63路覆蓋道路卡口、河道、學校、衛生院等重要區域的高清視頻監控建設,推動通信部門建設“百姓天網”“平安鄉村”等家庭視頻監控300多路,構建以湘桂水路(龍虎河)、東南西北4條交通要道、8個網格為架構的監控網絡。

    在龍虎派出所建立融合監控云平臺,將電信、移動、廣電等多個運營商建設的監控視頻統一歸口到云平臺,初步實現“一口接進、一屏統覽、共享應用”,形成了具有龍虎鄉特色的智能化綜合治理網。2021年,龍虎鄉成為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現場會示范點。

    2022年以來,龍虎鄉保持校園安全零事故、中小學生溺水零事故、重大公共安全零事故,實現“矛盾糾紛不出村、特殊人群不出事、風險隱患不過夜”。

    “百姓天網”,全面推廣看村護院

    恭城縣西嶺鎮楊溪村,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保存完好的中國傳統村落。村內有建于清朝的磚瓦房屋28座200多間。2017年以前,村里竊案頻發,古建筑的石墩、牌匾被盜,歷史文物和建筑遭到破壞,村民之間矛盾糾紛不斷。

    2021年楊溪村投入10多萬元集體經濟款,用于“百姓天網”建設,在村里的主要路段、重要關口安裝監控探頭,對接政府“雪亮工程”平臺,與公安局、教育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職能部門共享視頻數據,建設“由村向戶”立體防控的“平安家園”。

    “起初,一些村民不理解,覺得沒必要花這個冤枉錢。對我們號召大家在各家各戶安裝監控探頭的提議,更是不予理睬。”西嶺鄉政法委員王志文告訴記者,村民觀念的改變始于兩起“案件”。

    2022年7月,恭城縣公安局西嶺派出所接到楊溪小學老師報案,稱學生放假期間教室門窗被人撬開,雖然沒有發現貴重東西被盜,但開學后學生陸續返校,擔心安全問題。

    2022年8月,楊溪村醫務所的王醫生給派出所打來電話,稱醫務所大門被撬,他停在診所里的自行車被人放氣。

    這兩起“案件”,看似“入室盜竊”,卻沒有具體失竊物。民警聯合村干部,調看村里的“百姓天網”,發現“作案人”正是村里的兩名愛搞“惡作劇”的未成年人,于是,上門找到監護人,讓他們對自家孩子進行批評教育。

    正是通過以上這兩起“案件”,村民意識到“百姓天網”的重要性,紛紛安裝視頻監控探頭。

    “各家各戶安裝監控探頭后,起到了震懾作用,小偷小摸現象再也沒有了。”楊溪村村民周家發說。

    村民外出務工,相隔千里也能“看家護院”;果園田間存在安全隱患,通過視頻第一時間就能發現。在每家每戶房前屋后、村屯路口、種養基地等區域安裝攝像頭,村民可以實現自我監控管理,通過夜拍、紅外、喊話等功能,民警在值班室就能與村民交談、溝通。

    截至目前,楊溪村安裝“百姓天網”180余戶,視頻監控探頭覆蓋率達90%,利用5G技術實現“數字化”智慧治村。今年以來,村里沒有發生過一起矛盾糾紛,更沒有案件發生。

    “智慧景區”,商安民樂游客滿意

    紅巖村位于恭城縣南部的蓮花鎮,全村有105戶共420人,建有獨立別墅80棟、餐館60家、客房380多間。2023年紅巖旅游新村共接待游客30萬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萬元。

    近年來,恭城縣公安局對紅巖警務室的運作高度重視,加大投入,積極探索創新,以高科技、信息化設備“武裝”農村警務。在紅巖村重點路段、重點部位、人員密集區域共安裝18個高清視頻監控探頭,同時將農家樂技防資源整合到警務室視頻監控網中,構建以動態監控系統為主體的信息化、智能化防控體系,駐村民警及警務助理在警務室就可以通過監控對紅巖村的治安情況進行掌控。

    為了做到人員信息時時掌握,破解未蒙面“無人能識君”的難題,紅巖警務室轄區的30多家農家樂安裝了旅館業管理系統,全面落實游客住宿實名登記制度,民警可在警務室、派出所終端掌握入住旅客情況。

    紅巖警務室警務助理小余針對當前新媒體高度普及、迅猛發展的新形勢,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建立“微信警務室”微信群,邀請村民加入微信群。

    2023年10月8日,月柿節期間,紅巖村游客絡繹不絕。村民朱大伯在微信群里發布信息,稱柳州市的陳女士游玩中,不慎將手提包丟失,里邊有手機、現金等重要物品,如果有誰撿到請物歸原主。這時,警務助理小余也接到陳女士報警。在發動村民幫陳女士找包的同時,他調出監控視頻,沿著陳女士的游玩軌跡一路尋找,最后在滾水壩邊找到遺落的手提包。

    “拾金不昧已經成為村民的行動自覺,類似的好人好事,每年數不勝數。2013年至今,紅巖村一直保持刑事案件零發案率,全村無吸毒人員、無涉黃涉賭場所,良好的治安環境獲得轄區群眾和廣大游客紛紛點贊。”紅巖村黨支部書記朱培銘如是說。

    “智慧警務大大提升了鄉村治理的效能,讓我們做起生意來,既心安又踏實。”紅巖村村民朱建倫在村里有間民宿,每年旅游旺季靠出租6間客房和經營農家樂生意可收入近30萬元。

    商安、民樂、客滿意。恭城縣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實施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工程,打造鄉村治理新模式,構筑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的治安防控體系,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2021年以來,恭城縣群眾安全感持續保持在98.3%以上,其中2023年群眾安全感達98.51%。

    數據是最好的見證。恭城縣將以做得好的數字鄉村為示范點,持續探索高效治理模式,推動基層治理走深走實。

    (廣西法治日報)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