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糾紛就找綜治中心!”這已成為廣東韶關市新豐縣街坊鄰里的新共識。
近年來,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高標準打造縣級綜治中心,以“群眾滿意”為標尺,持續深化“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推動矛盾糾紛化解跑出“加速度”,極大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多部門聯動: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
“沒想到拖了兩年的糾紛,在綜治中心一天就解決了!”陳女士感慨道。居民陳女士因公共平臺被鄰居占用,兩年來她先后12次與開發商、物業及鄰居協商,甚至自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相關條款,但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在向新豐縣綜治中心反映后,綜治中心組織多個部門聯動處置,向雙方釋法明理、促成調解后,當天便清除障礙,恢復公共空間。

群眾到縣綜治中心贈送錦旗
這一高效處置得益于新豐縣綜治中心織密部門聯動的“一張網”,推動公安、檢察、法院、司法、人社、自然資源等14個部門進駐綜治中心,實行“常駐+輪駐+隨駐”工作機制,讓14個部門從“各自為戰”變“協同作戰”,實現群眾訴求“一門進入、一窗通辦”,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暢通登記受理、先行調解、研判風險、分類流轉、跟蹤督辦等閉環流程,推動各類矛盾糾紛和治安隱患全量掌握、閉環流轉。新豐縣綜治中心運行以來,累計接訪群眾107批199人次,通過“粵平安”綜治業務系統登記事件499宗,辦結率近90%,綜治中心逐步成為矛盾糾紛化解“終點站”,讓“最多跑一地”從承諾變為現實。
專業型服務:規范化辦理群眾訴求
8月19日,2名工人來到新豐縣綜治中心反映訴求,事情起因于被拖欠的工資,2人多次討薪未果,遂來到綜治中心尋求幫助,情緒激動。新豐縣綜治中心急群眾之所急,接待人員認真聽取2人反映的情況,不斷安撫情緒,人社窗口人員在接到派單后根據提供的信息,立即聯系項目負責人到綜治中心進行協商,法院、司法窗口人員協助提供法律建議,經調解,項目負責人付清工資,問題當天得到解決。來訪工人對綜治中心的辦事效率和專業水平稱贊不已,這也是新豐縣綜治中心高效、專業服務的體現。
“化解矛盾糾紛就像醫院專家會診,要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新豐縣綜治中心負責人介紹。新豐縣綜治中心設置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等區域,整合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等中心職能以及多方資源,建立包括矛盾糾紛調處專家、法律咨詢專家、心理服務專家在內共174人的專家團隊,聯動韶關市醫調委、校調委等第三方力量,為群眾提供專業調解服務。通過“群眾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的閉環機制,推動建立“一個平臺統覽、一套機制運行、一個整體運作”的工作格局。據統計,專家團隊累計提供法律服務400余次,服務對象3000余人次,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新豐縣綜治中心大廳
新豐縣綜治中心還建立了副主任值班制度以及大廳值班制度,安排各副主任每日到中心大廳值班,及時干預、處置疑難案件,為每一位來訪群眾的訴求“把好脈、定好位”,讓群眾“進一扇門、解所有事”。
激發共治活力:筑牢治安防控網
“每天在街面都能看見戴著‘紅袖章’的工作人員,我們也感覺更有安全感了。”鄰里街坊的評價就是對群防群治工作最好的注解。
在基層治理中,新豐縣綜治中心積極落實縣鎮兩級綜治中心聯動機制,常態化組織專職、兼職網格員433人在各鎮(街)村(社區)開展排查走訪,無論是在防洪防汛防疫,還是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巡邏,又或是在街頭巷尾了解社情民意,到處都能看到“紅袖章”志愿者的身影,群眾也會自發參與其中,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影像。

紅袖章志愿服務隊巡邏
今年以來,縣、鎮兩級綜治中心通過“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下達巡查任務近千條,各網格上報事件10000余宗,辦結率保持在99%,公安移交非警務警情事件583宗,辦結率97.25%。全縣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穩步提升。
新豐縣綜治中心還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治理,整合“三紅”隊伍、“美團”騎手、“五老”人員等社會資源,形成群防群治合力。豐城街道建設長者飯堂、兒童活動室,精準服務“一老一小”;“法律明白人”成為“行走的法治新招牌”;黃磜鎮雪峒村“公心換民心”、馬頭鎮“一核多元五治”、沙田鎮“三變三為”等特色品牌不斷涌現,基層治理活力持續迸發。

江南社區開展“老年課堂”活動
“群眾的滿意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下一步,新豐縣將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支點,撬動基層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織密“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治理網絡,讓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不斷強化,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人民幸福感不斷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