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東莞從東江入海的農桑之地,發展到GDP破萬億元、人口過千萬的“雙萬”之城,這是東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生動寫照;不到全國0.03%的土地生活工作著約1%的人口,超大型的人口規模、復雜多元的利益訴求,這是東莞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面臨的特殊情況。
平安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近年來,東莞積極推動政法工作現代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千萬人口共生共融,打造更高水平平安東莞。近日,東莞市被廣東省授予“一星平安鼎”,東莞市東城街道、沙田鎮、塘廈鎮被授予“平安鼎”,全市獲獎總數位居全省第一。

捕捉社會風險“微弱信號”
全市有38.7萬棟出租屋,56.9萬間“三小”場所,超千萬流動人口……東莞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從改革開放前的農業縣變成流動人口過千萬的世界工廠。東莞市委政法委負責人介紹,現在東莞的平安工作之所以能開展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社會治理力量下沉,捕捉社會風險“微弱信號”,及時將矛盾和安全隱患化解在最基層。
樓棟作為僅次于“戶”之上的治理單元,能夠在社區緊急事件發生時迅速發現、敏捷反應。如黃江鎮已經發展了一支規模達7495人的樓棟長隊伍,實現了對轄區9258棟出租屋全覆蓋,通過巡查出租屋、小檔口、小作坊和娛樂場所,2024年1至8月發現“微弱信號”隱患318宗,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8宗。
2023年以來,東莞不斷完善“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深入推進綜合網格建設。全市1.4萬余名“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專職網格員,全面摸清轄區內的社情民意,提前介入有可能轉化為矛盾糾紛的“微弱信號”,一次次聯動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門,共同參與隱患排查治理、矛盾糾紛化解,打通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
基層派出所人少事多,警力常被矛盾糾紛等非警務警情牽制。東莞探索集中精力和優勢力量處置非警務矛盾糾紛,實現風險隱患“一站式”閉環處置。
2023年12月開始,東莞建立全市矛盾糾紛管理處置信息平臺,制定15大領域84項常見處置事項權責清單,明確“接警處置、初步調解、線索移交,聯合調處,信息反饋、復盤管理”閉環處置流程。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公安機關向綜治中心推送非警務矛盾糾紛3.6萬條,辦結率達98.09%。
當前,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快速崛起,寄遞物流、網約服務等新業態領域成為新型矛盾糾紛高發地。從石龍“聯動預警化解勞動糾紛工作法”到東城“社區網格微法庭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機制”,從“只進一扇門,爭議一站結”到“線下進一站、線上進一網、掌上進一端”,東莞把“一站式”吸納化解矛盾糾紛作為主要目標,緊盯社會治理末梢。截至目前,東莞共建成鎮街(園區)綜治中心33個。

如今,駐派出所調解室24小時開展調解工作,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接處警環節;異地商會發揮“鄉音”“鄉情”優勢,為老鄉提供商事糾紛等調解服務;來莞鄉賢發揮專業領域優勢,在勞資糾紛和商事糾紛方面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鄉情警務站”搭建跨區域警務合作平臺,有效防范、化解矛盾風險隱患;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為東莞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的金融環境;62家中立法律服務社(站點)在家門口提供專業、免費的法律服務,調處一批涉法涉訴疑難案件。
應急處突全民參與有“智慧”
2023年以來,東莞公安將“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建設作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的關鍵舉措,全面提升社會面防控服務水平,應急響應處突水平明顯提升。同時,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組建32.7萬人的東莞義警“先莞隊”,形成高效處置警情的協同作戰模式。
近年來,東莞市委政法委持續優化升級智網信息系統,統籌全市萬名網格管理員統一使用智網APP開展網格巡檢工作。目前,全市5500余萬條“人、房、事、物、組織”等基礎數據入格,實現5500萬條社會治理基礎數據“集中匯聚、分級下沉”,日均產生業務數據5.5萬條。
平安上“云”、社會治理入“格”、綜合服務進“窗”的“大平安”工作格局正在東莞加速形成。一系列“實招”“硬招”,帶來一張張政法工作成績單:獲頒“平安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群眾安全感、政法執法工作滿意度、平安建設工作滿意度、常態化掃黑除惡成效滿意度成績排名繼續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隊……
“平安建設永遠在路上。”東莞市委政法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東莞將持續推動政法工作現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為支撐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做出“東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