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枝江市綜治中心等候區
近年來,宜昌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黨委政府部署,以“全域覆蓋、全程指導、全面發力”為突破點,通過機制創新、資源整合,全面入駐縣級綜治中心,努力讓群眾“只進一扇門,解決煩心事”。
全覆蓋規范入駐
助力聯動效應“1+1>2”
“對方一直以在外地無法到現場達成協議,沒想到只花了兩個小時,就把所有的程序全部走完了,真正便利了老百姓。”3月13日,拿到司法確認裁定書的鄧女士感慨道。
2024年3月鄧女士到苗某承建的景區務工,當年8月完工結算后,苗某支付了鄧女士部分勞務費,余款未支付。鄧女士多次聯系苗某索要勞務費均未成功。鄧女士到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綜治中心反映了苗某欠薪情況,綜治中心聯調組織多次聯系苗某同意協商,但因其在外地務工不能現場進行調解,“法院+工會+人社”三方聯調組織利用人民法院多元調解平臺進行線上遠程調解并達成調解協議。協議簽訂后,鄧女士與苗某共同向法院申請對協議進行司法確認,長陽法院立案后,隨即通過多元調解平臺線上進行司法確認審查,并最終出具裁定書確認協議有效。
“以往因為一方當事人無法到現場,造成調解工作推進滯后,甚至影響勞動者及時主張權利,我們通過與法院進行溝通,嘗試依靠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來進行線上調解。今天是我們“法院+工會+人社”三方聯調首次進行線上調解,整個過程非常成功,極大地為老百姓節約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真正體現了為民、便民、利民的辦案宗旨。”綜治中心調解員如是說。
▲圖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綜治中心內,訴訟服務窗口正在調解糾紛
為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委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意見精神,宜昌兩級法院在黨委統一領導、黨委政法委統籌協調下,全力助推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積極提供法治賦能,全市法院實現縣級綜治中心全面入駐、速裁或科技法庭全面覆蓋。共選派資深員額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等骨干力量共計91名工作人員常駐15個地方綜治中心開展指導調解、司法確認、速裁快審工作。
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妥善分流引導并及時向當事人發送《矛盾糾紛綜合治理程序告知書》,入駐訴服團隊做好高效銜接,及時與入駐綜治中心的調解部門及行業協會對接,推動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與司法調解協同銜接機制,做實矛盾聯調、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一體化”多元解紛工作格局,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從“單兵作戰”向“協同治理”轉型。
全流程對接指導
助力解紛力量“1+N=N?”
▲圖為葛洲壩法院、西陵法院在綜治中心“金融糾紛一站式協同處理中心”開展調解培訓
現場培訓全面提能——通過入駐法官系統性、多層次的調解技能與法律適用培訓,不斷提升調解員調解素養與實務能力。宜昌中院聯合市總工會、市人社局為全市95名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員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充電提能培訓班,聚焦“‘勞動爭議案件怎么辦?’、‘勞動糾紛怎么調?’‘多元解紛機制如何用?’”為全市調解員代表獻上了滿滿的勞動爭議解紛“干貨”。葛洲壩法院與西陵法院同處傳統主城區,“兄弟法院”聯合上陣在區綜治中心新掛牌成立的“金融糾紛一站式協同處理中心”,開展了首場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專題培訓,聚焦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可能涉及的金融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提出風險防范建議,收獲一片好評。
聯合解紛示范引領——持續深化“總對總”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將前期積累的“法院+N”多元解紛朋友圈拓展至綜治中心,邀請“內行人”解決“行內事”推動物業糾紛、金融糾紛、勞動爭議、道交糾紛等行業糾紛實現“專家坐診”,讓調解員有專業意見可依托,實現“暖心調解”+“專業賦能”雙輪驅動,讓調解效率更高、效果加倍。推動示范性訴訟引領,帶動類案以非訴方式實體化解機制不斷完善,入駐法官運用“示范庭審+集中調解模式”,邀請調解員及其他類案當事人代表旁聽庭審,達到判決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積極選樹綜治中心多元解紛典型案例報送最高院多元解紛案例庫,暢通多渠道廣泛宣傳入庫案例,推動經驗傳播和成果轉化。
▲圖為遠安縣法院制發的涉訴案件態勢分析“白皮書”
司法建議源頭防范——充分發揮訴訟終端數據賦能作用,及時研判轄區糾紛成訟趨勢,針對辦案中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深入研判成因,以精準的“靶向建議”助推社會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轉向“前端預防”,解紛力量實現N向N的次方蝶變。西陵法院聚焦征遷難題,推動職能部門抓好風險隱患排查研判,發送《關于進一步規范房屋征收工作的司法建議》,該建議入選湖北法院2024年度“十大”優秀司法建議。遠安法院通過梳理轄區涉訴案件審理情況,向全縣7個鄉鎮分別制發《涉訴案件態勢分析白皮書》,生動展示各鄉鎮涉訴案件情況,深度剖析背后的社會治理問題,對癥下藥提出對策建議,被各地鄉鎮黨委書記稱為基層治理的“及時雨”。
法官的專業指導和專門培訓,顯著提升了基層調解組織和調解員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法院與綜治中心的數據互通、研判聯動,使得苗頭性、傾向性矛盾能更早發現、癥結消弭更精準,進一步將風險化解于萌芽。
某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負責人坦言:“有了法官的專業支撐和司法確認的‘定心丸’,我們調解起來更有底氣,業主和物業公司也更愿意接受調解方案,小區里一些常見的問題解決得更順暢了。”
全方位靶向施策
助力糾紛化解“1-1=0”
在全面入駐的基礎上,宜昌法院立足各區情縣情實際,聚焦治理痛點,因地制宜推動特色化解紛模式,有效破解矛盾化解“最后一公里”難題,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圖為秭歸法院歸州法庭法官正在參與聯合調解1起涉橙農糾紛
枝江法院積極構建“一鎮一團隊”治理網絡,實行法院班子成員帶領侵權、建工、金融、商事、醫患糾紛案件等9個審判執行團隊對接各鎮(街道)綜治中心,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入重點區域開展“法律門診”指導調解,探索以專業化審判力量下沉賦能基層綜治中心,融入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的現代化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西陵區法院聚焦中心城區金融糾紛大幅上漲現狀,充分依托西陵區綜治中心成立的“金融糾紛一站式協同處理中心”,匯聚法院、金融監管、行業協會及專業調解組織合力,建強信用卡、金融借款等領域“一站式受理、專業化調解、司法速確認”解紛鏈條。機制運行以來,大量金融糾紛高效化解于訴前,區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長陽法院針對山區縣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特點,將司法資源重點傾斜至鄉鎮綜治中心,選派法官定期駐點,聯合司法所、派出所、村委會,就地調處山林權屬、婚姻家事、民間借貸等鄉村常見矛盾,積極開展巡回審判,將優質司法服務送到高山峽谷間的群眾家門口,有力維護了偏遠山區的安寧。
秭歸法院立足“中國臍橙之鄉”特色,在綜治中心開辟涉農產業司法服務綠色通道,法官協同農業、市監等部門,高效化解臍橙產銷、土地流轉、勞務合作等涉產業鏈糾紛,以“橙子法庭”守護橙農安心;同時聚焦庫區生態保護與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法律問題,開展專項普法與風險排查,以法治力量護航特色產業健康發展與鄉村和諧穩定。
今年來,全市法院聯動各地綜治中心調解成功矛盾糾紛近2000件,入駐訴服團隊進行司法確認600多件,在綜治中心速裁法庭速裁快審案件870余件。
在黨委有力領導下,法院積極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推進將專業力量注入治理樞紐,不僅有助于非訴解紛機制的源頭化解效應呈幾何倍數增長,更有利于人民群眾的每一項訴求在法治化路線圖上得以“多快好省”地回應和解決。宜昌兩級法院將持續提升糾紛預防、前端化解中的司法溫度與擔當,為“典范城、世界級”宜昌“楓”景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