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是新時代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離不開高質效管理。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檢察院積極落實上級院要求,研發“案件質量檢查評查智能輔助系統”,通過數字賦能為逐步實現“每案必檢”提供了新思路。
數字破局,啟動系統研發
2022年7月,最高檢案管辦申國軍主任到武昌調研,就提高案件評查工作質效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同年年底,作為最高檢“每案必評”試點單位,在省市院領導和技術專家支持下,武昌區檢察院開啟了案件質量評查智能輔助系統的研發。
“案件質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線,研發這套系統順應了新時代檢察工作需求,有助于實現案件質量的常態化、全方位掌控。”武昌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田勛紅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數字賦能,突破傳統人工評查的局限,提升評查質效。”
系統研發過程中,該院邀請了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法學、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教授,對系統建設思路和技術可行性開展了論證。專家教授結合人工智能在司法領域的應用現狀,提出了立足基層辦案實際、挖掘數據核心價值等建議,為系統研發提供了參考。
功能全面,程序實體雙評查
武昌區檢察院自主研發的案件質量評查智能輔助系統集程序評查與實體評查功能于一體。程序評查方面,與業務應用系統無縫對接,案件流程結束后即自動進入評查環節。目前已完成對93類案件200余條評查規則的梳理和應用,統一了評查標準,有效避免出現“同案不同評”情形。程序評查已實現“四大檢察”全覆蓋,評查數量從傳統的5%躍升至100%。當前,不支持監督申請、不起訴案件的聽證審批表等內容也被納入了案件評查范圍。
“程序評查通過自動檢查案卡規范和法律文書,能及時發現案卡漏填、錯填,以及文書缺失、混用等問題。”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張薇介紹,“系統還會自動比對檢察官自查與案件管理部門評查的結果,對案卡填錄不規范、文書缺失的部分及時標注,并對案件進行定性,對不規范案件用不同顏色亮燈提示整改,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實體評查則聚焦基層院辦案量靠前的罪名,通過“八個維度”下的“三書比對”,對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等內容進行智能比對。截至2025年2月18日,已實體評查危險駕駛、盜竊等4類案件1848件,合格率達96.1%。同時,系統不斷拓展評查范圍,新增妨害公務、襲警等案由。
成效初顯,辦案質效提升
系統上線運行后,案件評查不規范率大幅下降,程序性問題數量明顯減少,案卡填錄更加準確,文書質量顯著提高。通過實體評查,不僅能發現辦案瑕疵,還挖掘出偵查監督、審判監督線索,強化了檢察機關的自我監督。
“系統的‘三級畫像’功能,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案件質量態勢分析。”一位檢察官表示,“通過全院、部門、檢察官三個層面的畫像,我們能針對性地調整辦案思路,提升業務水平。”
“三級畫像”以可視化方式聯通檢察官自檢、案件管理部門評查,有助于形成不同主體、不同層級、不同形式,各有側重的檢查評查機制,推動實現案件質量檢查評查規范化、實質化,更好保障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此外,該院探索將系統評查結果與考評掛鉤,倒逼檢察官規范辦案。對于未及時整改的案件,案管部門適時通報承辦人及部門,整改不到位的案件將無法進行歸檔,有效提升了檢察官責任意識。
未來可期,持續創新優化升級
2024年7月,“案件質量評查智能輔助系統”入選2024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及成果展。同年11月,武昌區檢察院在江蘇省昆山市召開的深入推進案件質量評查試點和聯系點工作座談會上作主題匯報,獲得參會人員一致好評。
2025年,為深入落實最高檢貫通推進“三個管理”工作要求,進一步促進辦案規范化和案件質量提升,武昌區檢察院對案件質量評查智能輔助系統進行了優化升級,更名為“案件質量檢查評查智能輔助系統”。
今后,武昌區檢察院將繼續深化數字檢察建設,持續優化升級案件質量檢查評查智能輔助系統。一方面,拓寬實體評查范圍,將更多類型案件納入評查體系;另一方面,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評查實踐中的更多應用。
“我們將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動智能評查在廣度、深度與力度上實現更大突破。”趙慧檢察長表示,“為案件質量檢查評查智能化建設貢獻更多武昌智慧,為檢察工作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