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只進一扇門”換得萬家歡,江西景德鎮各級綜治中心創新打造基層治理平臺服務百姓
    時間:2025-07-18 13:20來源:新法治報責任編輯: 李鴿

    推開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綜治中心的玻璃門,居民李阿姨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樓上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讓她焦頭爛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來到這里。執業律師厘清責任,社區干部牽頭協商——短短兩小時,雙方便握手言和。“本以為要跑好幾個地方,沒想到推開這一扇門就全解決了!”在電子滿意度評價屏上,李阿姨毫不猶豫地按下了“非常滿意”的選項。

    李阿姨的經歷,是景德鎮市強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成效的一個生動縮影。該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力整合信訪、調解、訴訟等核心功能,打造“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的基層治理新平臺,讓“有矛盾糾紛來綜治中心”成為瓷都群眾的新共識。

    一站式服務

    組團服務從“多頭跑”到“一站清”

    在樂平市綜治中心,信訪接待大廳、訴訟服務中心已實現整體入駐,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19家政法部門和市直單位,以及“幫幫團”“涌山媽媽”等社會組織,通過“常駐、輪駐、隨駐”三種靈活模式在這里會聚,形成強大的服務矩陣。

    樂平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形象地比喻:“這里就像一個功能齊全的‘基層治理醫院’,群眾帶著‘疑難雜癥’進來,各‘專科醫生’聯合會診,目標是‘藥到病除’,讓矛盾終結于此。”

    這種資源高度集約的模式在全市縣鄉層面遍地開花。景德鎮市昌江區新楓街道將直面群眾的部門全部集中在一樓辦公,打造了“進門即辦”服務鏈。來訪受理窗口、社會矛盾化解平臺、網格法庭、品牌調解室(錦芝調解室)、百姓說事中心、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單元有機銜接,群眾進門即可“掛號”,訴求流轉清晰高效。

    浮梁縣西湖鄉則以省級重點項目建設為契機,投入近40萬元高規格打造鄉級綜治中心,建立“1+3+N”(綜治中心統一部署,派出所、司法所、網格員聯動,社會力量參與)工作體系,變“各自為戰”為“協同作戰”。其精心構建的“一核五翼”功能布局,以“訪訴調”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核心,配套矛盾調解、指揮調度、研判分析、心理服務、訴調對接五大功能室,有效劃分禁毒工作站、視頻監控研判室等功能分區,建立常態化矛盾聯調機制體制,實現了“窗口化辦公、組團式服務”,成為鄉村治理的強力“中樞”。

    據了解,該鄉通過構建起“平臺統攬、網格兜底、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獲得江西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先進集體、景德鎮市一級綜治中心、2023年度平安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

    精準施策“專家會診”破譯解紛密碼

    面對紛繁復雜的矛盾糾紛,景德鎮市各地綜治中心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出精準“藥方”。

    前不久,浮梁縣西湖鄉與安徽省東至縣木塔鄉共同實踐“邊界聯防聯控”機制,成功化解了一起棘手的跨省感情糾紛。5月16日,西湖鄉接到木塔鄉的協作請求后,迅速啟動聯動機制。雙方立即組建聯合工作組,成員包括兩地派出所民警、綜治中心干部以及涉事地桃墅村和鄭村的村干部。

    調解過程中,兩地工作人員緊密配合,精準聚焦矛盾核心。他們首先耐心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訴求,隨后結合相關法律法規闡明利害關系,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諒互讓。經過數小時情理法交融的溝通疏導,最終促使糾紛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成功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級。

    自西湖鄉于1996年創建跨省聯調機制以來,不斷將其深化拓展為“黨建聯建、治安聯調、文化聯心、產業聯動”的“四聯模式”,使曾經的治理難點成為如今的和諧樣板,為“訪調訴”一站式服務在更廣區域協同中提供了成功實踐。

    樂平市則將法治化運行推向縱深。面對高橋村村民何某某因工傷賠償問題長期上訪的“骨頭案”,市綜治中心啟動了“專家調解+司法確認”的攻堅程序。該中心內設的市重大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迅速介入,厘清法律關系,明確賠償標準和依據;法院法官同步跟進,對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當場進行司法確認,賦予其強制執行力。原本曠日持久的糾紛,僅用七天時間就得到圓滿解決。2024年該市排查矛盾糾紛5730件,化解5706件,化解率99.58%。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浮梁縣西湖鄉通過整合村“兩委”、網格員、村小組長、黨員中心戶、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五老”等資源,組成了覆蓋全鄉的矛盾糾紛化解的專家庫。同時,實行“日排查、周研判、月調度”機制,定期以會議代訓、現場交流、平臺轉發等方式進行培訓,讓網格員在基層治理中化身“多面手”,統籌做好矛盾糾紛調解、掃黑除惡、普法宣傳等工作,特別針對留守老人推出“網格代辦”敲門服務。2024年累計解決群眾訴求158件,不斷推動鄉村治理精細化、智能化。

    智慧加持為解紛插上“數字翅膀”

    精細化的網格管理是綜治中心高效運行的堅實底座。在浮梁縣西湖鄉,原有8個大網格優化升級為22個精細網格,以150戶至200戶為一個網格,整合村“兩委”、網格員、黨員中心戶、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五老”等力量,編織起一張覆蓋全鄉的“敏感神經網絡”。

    當網格員化身“多面手”,堅持“日排查、周研判、月調度”,他們不僅是信息員,更是調解員、宣傳員、服務員。針對山區留守老人較多的特點,該鄉特別推出“網格代辦”敲門服務,讓服務溫暖到家。

    樂平市將全市網格從744個擴充至1581個,進一步提升了管理的精細度。同時開展網格員全員人民調解“崗位實訓”練兵,培訓人民調解網格員骨干85人,守牢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第一道防線”。

    在網格員散布街巷感知社情民意的同時,信息化手段的深度應用,更像是為不斷織密的網格增添了“智慧觸角”,實現了從“線下跑”向“線上辦”以及“經驗治理”向“數據治理”的躍升。

    在浮梁縣西湖鄉,“智慧綜治一張圖”平臺整合45處“雪亮工程”視頻資源,覆蓋交通要道、學校、集市等重點區域,依托綜治信息平臺和手機軟件,實現事件上報、分流、處置、反饋的閉環管理。截至目前,累計處理網格事件1035件,辦結率100%。該鄉通過建立“排查-研判-化解-回訪”全流程閉環機制,整合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力量,累計化解土地糾紛、鄰里矛盾、家庭糾紛等各類問題135起。

    “紅黃藍”三色預警制度,是西湖鄉對特殊人群、重點場所實行分級管控的一項創新舉措,通過規范化建設和網格化管理,全鄉矛盾糾紛化解率提升至98%,群眾滿意度達95%。

    樂平市在用好省級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的同時,自主研發推廣“樂法訴智云”解紛碼。這個小小的二維碼被印在網格化服務公示牌上,群眾掃碼即可輕松獲得“屏對屏”的法律咨詢、調解申請和訴訟服務。

    據了解,自“樂法訴智云”解紛碼上線以來,已受理化解糾紛479件,最快解紛時長僅1天。目前,該市1.4萬余個“天網”“雪亮工程”、安防小區、校園安防視頻資源已接入各級綜治中心平臺,深度融入“135”快速反應機制,顯著提升了社會面治安防控和應急處突能力。

    從市級平臺的資源大整合,到鄉鎮(街道)的功能大融合;從網格的精細化管理,到科技的智能化賦能;景德鎮市通過全域推進“訪調訴”一站式服務中心建設,成功地將治理資源從碎片化聚合成樞紐化,各級綜治中心一扇扇敞開的門,點亮萬家平安燈,繪就了瓷都基層善治的廣闊圖景。

    ◎文/圖新法治報·贛法云記者吳強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