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廳邀請央視、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法治日報、中新社、浙江日報、浙江衛視等20余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在義烏舉行2024“最美基層民警”候選對象——義烏市公安局江東派出所副所長樓仁斌先進事跡集中采訪活動。
上午10時40分,在義烏市水上救援訓練基地,樓仁斌向媒體記者現場演練水上最小作戰單元如何迅速救生。提起最新水上救援發明——救生腰帶,樓仁斌滔滔不絕:“一根支帶讓救援者安全下橋,兩個抓手讓溺水者避免刮擦,整套裝備使不會游泳的民警在關鍵時刻也能伸出援手。”
“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急時刻能豁得出來”。9年間,樓仁斌忠實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救起溺水群眾13人、參與救助群眾118人,挽救了131條鮮活生命、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時刻。
一旦下水,就是和死神交手。如何迅速、安全、科學地進行水上救援?這是樓仁斌在2015年7月1日一次救人后一直在鉆研的課題。
在位于義烏市警察主題公園的樓仁斌水上救生工作室,樓仁斌依次介紹9年來摸索出的專業救援“助手”:拋繩包,價格低廉、市面可購,有效破解救援人員體力不支難題;水上救援機器人,行進迅速,在溺水者有意識情況下可承托兩名成年人;水下專用手電筒,與水下可視探測儀結合使用,能確定已下沉溺水者的精確位置。
二名民輔警、一輛摩托車、一個救生包,利用摩托機動性強的優勢,樓仁斌首創派出所水上救生最小作戰單元建設,與巡特警“鸮航”無人機工作室常態緊密聯動,在“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的加持下,推動溺水警情處置與防溺水巡查再快一秒,讓溺水者生的希望再多一分。
“危急關頭,每個人都需要有人拉他一把,人民警察,理應成為那個拉他們一把的人。”為了保持“時刻能救人”的備戰狀態,47歲的樓仁斌無論酷暑嚴寒,雷打不動進行高強度游泳、速降、攀爬訓練,不僅曾奪取全省公安機關水上救生技能比武第一名,游泳技術還接近了國家專業運動員水平。
在下午的座談環節,與會人員紛紛點贊樓仁斌是“實干型、擔當型、先鋒型”黨員干部。江東派出所所長吳璐廷用“非常自律、非常專注、非常樸實、非常有想法”描述眼中的樓仁斌。樓仁斌水上救援的親密戰友、義烏市民間緊急救援協會會長方為成則說:“接處溺水警情時,樓仁斌永遠到得最早,離開得最遲。”
“樓仁斌的身上涵蓋了一位優秀人民警察的所有品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力守護一方平安,也善于做好群眾工作,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救援事業中。他既是水中托舉生命的英雄,也是百姓身邊的‘熱心腸’。這樣的典型,值得我們好好挖掘、宣傳。”實地采訪并現場聆聽事跡宣講后,浙江日報記者王逸群感觸頗深。
橋上速降、徒手救援、冰水穿行,樓仁斌自覺每次下水救人時都感到底氣無窮,“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下水的是我,岸上是我的同事、救援人員,還有數不清的熱心群眾。”
2020年春節,因家庭瑣事在簧園橋躍入冰冷江水、被樓仁斌救起的張明(化名),今年夏天在同一座橋下,與另一名熱心市民合力救下一名欲投江輕生的男子。“當時腦海中迅速閃過自己當年被救的畫面,是樓警官給我的第二次生命,讓我在他人危難時本能地伸出了援手。”
聚光成芒、善暖全城,“豁得出來”成為義烏一道靚麗風景。在樓仁斌的推動下,各派出所處警力量成為水上救生團“龍頭”,15支社會水上救生專業隊伍覆蓋全市水域,580余名公安處警人員和鎮街救援力量得到多輪次專業化培訓,《溺水警情處置規范》等工作指引成為教科書式范本……近3年來,江東派出所轄區溺亡人數為零;2023年,義烏全市溺亡人數同比下降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