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灣鎮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堅持法理、情理、心理“三理”融合,全力提升轄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提供“江灣解法”。

法理為基,彰顯權威與公正
法理是社會治理的“骨架”和“底線”,是解決矛盾糾紛的基本標準和剛性保障。為了提升居民群眾遵法守法的法治觀念,綜治中心建設了禁毒衛士能量站、反詐衛士宣傳墻、鐵路護路公園等普法宣傳陣地,廣泛開展政法綜治宣傳。

為進一步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社會基本秩序、確保公平正義,協調區法院引入社區巡回審判庭,對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件進行現場審理或調解,舉辦模擬法庭活動,還原庭審現場,組織居民群眾觀摩,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情理為脈,調和矛盾凝聚共識
綜治中心整合信訪接待、司法調解多方資源,著力構建功能設置齊全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一站式”受理、分流、調解、處置各類矛盾糾紛和群眾訴求。

針對物業管理、家庭鄰里、事故案件處置等各類矛盾糾紛進行梳理,劃分調解等級。對于等級較低、容易化解的矛盾糾紛,發揮居委干部、樓組長、社區志愿者等“熟人”優勢開展自治勸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極大減少矛盾數量,提升和諧氛圍。

針對工程建設、欠薪討薪等覆蓋范圍較廣、社會影響較大、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糾紛,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搭建“三所聯動”平臺,協助開展政策宣講、答疑解惑,盡力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爭取利益。

心理為橋,洞察根源注入關懷
心理疏導是社會治理的“傳感器”和“減壓閥”。為了從源頭上化解風險,實現“心防”與“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綜治中心設立了心理疏導咨詢室,引入心理咨詢服務團隊,實行預約登記制度,每周相對固定半天時間,常態化接待群眾咨詢,向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
建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在調解復雜敏感矛盾或者應對突發緊急情況時,視情組織心理咨詢師介入,對矛盾糾紛當事人或重點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針對街道、派出所、社區衛生中心聯合評估認定需要心理咨詢幫助的特殊人群和家庭,組織心理咨詢師上門服務,進行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幫助修復社會關系,促進社會融入。

今年以來,綜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糾紛483件,調解成功471件。開展心理疏導40余次,有效化解多起家庭矛盾糾紛。處置各類詐騙預警2400余起,反詐回訪勸阻500余人次,深入小區、學校、園區樓宇開展宣傳300余場,有力維護了居民群眾財產安全。
“三所聯動”破鄰避僵局
情理結合促互諒和諧
2025年1月,綜治中心收到上海某置業公司關于“三所聯動”調解矛盾的申請,其項目施工期間出現地表沉降現象,導致項目附近某酒店員工宿舍樓出現局部墻體開裂,該企業與酒店就賠償金額事宜多次協商無果,產生糾紛。接報后,綜治中心委托所在居委“三所聯動”專班介入,第一次調解,擱置爭議,由置業公司完成對開裂部位進行修復加固。第二次調解,賠償金額從18萬元降至9萬元,雙方相互理解,達成一致意見。

“三所+N”化解糾紛
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2025年1月,綜治中心依托“三所聯動+司法確認”,成功化解一起涉企討薪糾紛。面對228萬元欠款僵局,“三所聯動”平臺在調解過程中同步完成責任厘清、情緒疏導和還款方案定制。調解成功后,協助當事人成功申請司法確認,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避免“調而不履”風險,實現“案結事了”的閉環。

心理干預個性治療
有效緩解情緒障礙
2024年11月,綜治中心收到居委上報案例,孩子因父親2年前意外離世,陷入了壓抑與失落之中,逐漸出現手機成癮、拒學等問題,與家人頻繁發生肢體沖突,家長多次報警。接報后,綜治中心組織派出所、社區衛生中心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當事人具體情況,決定啟動心理干預機制。心理咨詢師對孩子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經過多方幫扶和持續心理治療,孩子情緒障礙得到有效緩解,2025年2月開學后重返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