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劉亞斌,原河北省滄州市公安局運河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三級警長,被河北省公安廳刑偵局評為信息化專家人才、列入反電詐專家人才庫,被公安部刑偵局評為信息化破案能手。因公犧牲后,被追授“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全國“公安楷模”“燕趙楷模”等。
2023年8月,中央政法委印發通知,號召全國政法機關和全體政法干警認真學習宣傳劉亞斌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強化責任擔當,匯聚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制圖:張澤中)
劉亞斌的最后一本工作筆記,止于2022年5月6日:
“正在偵查的一起案子有了眉目,明天帶隊抓人……”
次日,他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42歲。
劉亞斌,從大學老師“轉型”來的公安民警、信息化破案能手,能讓“電詐團伙”無處遁形。
“7號那天,如果他來了,將帶著我們抓捕,還要收網一個網絡賭博案,核實幾個在逃犯罪嫌疑人……”同事楊艷昭回憶。
遠去的劉亞斌,在人們記憶里仍鮮活而具體
那場抓捕,他終究沒能參加。
“給我防爆毯!”整個空間都凝著危險
從警16年,恰如名字里那個“斌”字,他能文,又能武。
但2005年,劉亞斌剛考進公安系統時,他清瘦、儒雅、不愛表達,父親劉發芝總感覺“有點不太像”。
劉亞斌決定讓自己“像”起來。
學擒拿、學射擊、學法理學、刑偵理論……從專業知識到警務技能,凡是需要的,劉亞斌一個個從頭學。
劉亞斌進行實彈射擊訓練
入警一年后,劉亞斌主要干“反扒”。
公交站臺、醫院、商場、小吃門店……大大小小的場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他還把扒手的照片、作案手法、活動范圍,加上辦案心得,都一筆一劃整理在了工作筆記上。
筆記本越記越厚,越用越多,扒竊嫌疑人越來越少。
這些“爛筆頭”被綜合分析后,還幫他破獲了小卡片詐騙案、汽車租賃公司盜竊案……
筆記的最后一頁,停留在他犧牲前一天。
劉亞斌生前使用過的29個筆記本
面對現實險境,劉亞斌同樣勇敢。
“轄區某商廈發現了爆炸物,情況危急!”12年后,同事胡偉講起劉亞斌,還會想起2013年的驚險一幕。
劉亞斌和同事火速趕往現場,發現了它。
“給我防爆毯!”旁邊就是白色的汽油桶,混著刺鼻的味道,整個空間都凝著危險。
劉亞斌和同事裹著爆炸物,小心翼翼地將其向下轉移。
四樓、三樓、二樓、一樓、皮卡車后斗……
皮卡車開到寬闊的馬路,還沒有來得及放松,就聽到了響聲。
“砰!”燃燒的炙熱火焰,讓周圍的空間發生扭曲。
防爆毯上被炸出了大洞,車板被炸出十厘米深坑……
同事們回憶與劉亞斌經歷過的點滴
這聲巨響,恰似五年前,那起盜搶奧迪車案的撞擊聲。
“攔住他!”那時,被盜搶的奧迪車在瘋狂逃竄,劉亞斌和兩名同事駕駛著桑塔納,在前方攔截。
誰想到,奧迪車加速竄上了路邊的馬路牙子。
桑塔納被“撞得掉了個頭”,副駕駛門凹陷進去,幾乎掉下來。
“沒事,快抓!”劉亞斌“命大”,多處軟組織擦傷。直到抓獲人,他才去醫院進行簡單治療。
從警以來,他在偵辦案件中直面歹徒、短兵相接100多次,不同程度受傷20余次。
劉亞斌2021年7月1日參加建黨百年慶祝大會
“習慣了。”從警后的劉亞斌,身上的文氣值不減、武力值飆升。
父親覺得,兒子終于“像了”。
60余臺服務器,2000G的后臺數據
“亞斌想得多,愛琢磨,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胡偉說。
這個習慣,幫助劉亞斌轉型為一名優秀的網安民警。
2020年9月,運河分局組建合成作戰中心。分局領導點名,讓時任刑警大隊情報信息中隊中隊長的劉亞斌牽頭。
劉亞斌不負眾望。
劉亞斌深夜在辦公桌前開展案件查詢分析
一年多來,合成作戰中心共抓獲在逃人員22人,協助抓獲在逃人員108人,協助破獲刑事案件100余起,協助研判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600余人次。
2014年,劉亞斌受命偵辦“2014·3·20”網絡投資詐騙案。
“受害人數眾多,取證難度極大!”該案件屬于涉眾型犯罪,偵辦過程異常艱辛。
面對堆積如山的案卷資料、成千上萬的數據信息,劉亞斌連續奮戰梳理案卷,常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最終,成功抓獲75人,依法扣押涉案資金8700余萬元。
劉亞斌以“大數據偵辦”思路偵破電詐案
2017年初,劉亞斌作為電信詐騙類案件專家,被抽調參與偵辦另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60余臺服務器、2000G的后臺數據。”
連續數年沒日沒夜地研究、分析后,劉亞斌逐漸弄清了案件的犯罪證據鏈條,并根據僅有的條件,梳理了全部的犯罪相關信息。
“79個犯罪團伙,400余份審計報告。”他還為案件資金的劃分,做了詳實準確的甄別工作。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哪怕是一段幾秒鐘、幾個字的資料,在劉亞斌眼里,都蘊含寶貴的辦案信息。
“劉亞斌”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情懷
對主動找上他的人民群眾,劉亞斌是個“暖男”。
2022年2月,作為全國公安英模代表,劉亞斌擔任了北京冬奧會火炬手和開幕式國旗傳遞者。
劉亞斌曾擔任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手
期間有個“小插曲”:由于劉亞斌會把手機號碼公布給案件受害人,他的兩部手機,從早到晚響個不停。
有時凌晨一點了,他還在接電話。
“組委會有事兒找他,電話打不進來,只能打我的電話!”他的朋友兼同事范京倫回憶。
在河北公安系統,“劉亞斌”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情懷。
他犧牲后,他工作的電話仍響個不停。
“劉警官呢?我找劉警官。”
“我就是劉警官!”接電話的是“劉亞斌班”的同事。
河北省滄州市公安局運河分局“劉亞斌班”命名儀式
滄州市公安局這個以他命名的班組,延續著他生前的工作,也在傳承著他的精神。
采訪快結束時,劉亞斌的同事告訴我一個細節:在劉亞斌犧牲的第二天,有個快遞到了。
那是劉亞斌給同單元的居民新買的門簾。
“因為小區的樓道里總是進蚊子,亞斌在網上精心挑選,為居民們‘定制’了一個。”
在送走劉亞斌的下午,同事們將門簾裝在了單元口。
劉亞斌為小區居民購置的門簾
“畢業時我最后一個走,說不定這次見面就是最后一次。”當大學老師時,劉亞斌就習慣這么說。
如今,他真的走了,又仿佛從未離開。
風吹過,窗簾飄蕩,空氣里滿是陽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