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嚴懲“按鍵傷企”!人大代表建言整治輿情敲詐
    時間:2025-03-09 20:47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責任編輯: 安羽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無遠弗屆,但隨之而來的網絡謠言也如影隨形。一條虛假信息,可能毀掉個人或企業的聲譽;一則不實傳言,足以引發社會恐慌。

    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在作最高檢工作報告時指出,2024年,檢察機關堅決懲治網絡暴力、“網絡水軍”造謠引流、輿情敲詐等違法犯罪,凈化網絡環境,并特別提到了一起網絡水軍輿情敲詐案。

    王某起訴某公司產品對其造成人身損害,后敗訴。隨后十余年,王某持續在網絡發文、誹謗該公司訴訟代理人等,相關文章被大量瀏覽。該公司訴訟代理人不堪其擾,多次報案、自訴未果。后該公司向檢察機關提出立案監督申請。檢察機關審查認為,王某涉嫌誹謗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依法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向法院提起公訴。2024年12月,法院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一年。

    圖片

    全國人大代表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

    馬新強

    “信息網絡的發展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讓社會秩序面臨著新的挑戰。有些人專門在企業發展上升的關鍵節點造謠,讓企業備受困擾。在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看到這樣的案例我們也感到很提氣。”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表示。

    圖片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電信安徽績溪分公司

    智慧家庭工程師

    葉紅義

    “網絡謠言傳播快、迷惑性強,企業一旦深陷其中,不僅威脅品牌聲譽和日常經營,還可能波及產業鏈、員工家庭,更有甚者動搖生存根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安徽績溪分公司智慧家庭工程師葉紅義告訴記者,檢察機關依法幫助遭受輿情敲詐的企業提起公訴,釋放了嚴懲網絡暴力傷企、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強烈信號,彰顯了檢察機關維護公平正義、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擔當。

    記者了解到,2024年以來,檢察機關深入開展“打假治敲”專項行動,并重點懲治針對企業實施的敲詐勒索等犯罪,以及為網絡敲詐等行為推波助瀾的“網絡水軍”、行業“內鬼”所涉犯罪。

    據最高檢普通犯罪檢察廳負責人介紹,此類犯罪案件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犯罪手段具有隱蔽性、非接觸性。不法分子假借輿論監督之名,表面上是為社會正義而發聲,但實際是通過惡意炒作或制造輿情威脅斂財。

    二是犯罪對象具有較明確的目標性、時機性。主要針對財經、環保、食藥、民生等社會關注度高、輿情影響大的重點領域企事業單位,尤其是處于上市、融資等關鍵節點的大型企業易受威脅。

    三是犯罪方式呈現專業性、組織性。不法分子成立專門公司,經營管理、媒體運營、暗訪撰稿、信息發布、對接刪帖“一條龍”作業。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希望檢察機關能夠持續推進‘打假治敲’專項行動,加大辦案力度,有效震懾不法分子。此外也要強化與相關部門的配合,深挖這些犯罪背后的產業鏈、利益鏈,推動‘按鍵傷企’系統治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葉紅義代表建議。

    “一些企業遭遇網絡造謠常常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尋找證據、降低損失。”馬新強代表希望檢察機關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案例解讀,幫助企業識別網絡輿情,以更好應對潛在的危險,同時也通過普法引導網民增強法治意識,依法上網。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