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四案調解記,解碼司法溫度的多元表達
    時間:2025-06-27 10:06來源:聶榮縣人民法院責任編輯: 安羽

    當運輸費糾紛撕裂血脈親情,

    當牦牛歸屬爭議僵持不下,

    當破碎的婚姻瀕臨瓦解...

    在海拔4700米的藏北高原,聶榮法院法官直面親情撕裂的運輸費糾紛、僵持不下的牦牛歸屬爭議、瀕臨破碎的婚姻困局。他們以法律為劍、溫情為盾,創新運用柔性調解與精準解紛機制,化解一樁樁棘手案件,讓公平正義在藏北高原落地生根,用司法實踐書寫新時代治邊穩藏的法治答卷。

    生死賬·親緣重續


    一場意外事故,讓卓某與杰某意外離世,兩家人因運輸費、轎車款爭執不休。原告(卓某母親)起訴杰某兄長,被告堅稱債務已清。承辦法官細查銀行流水,鎖定關鍵證據,調解時,面對劍拔弩張的雙方,以“逝者盼和睦”為引,既講法理又喚親情。最終,被告當場履約,原告主動讓出權益,這場跨越生死的糾紛在司法溫情中平息。

    牦牛爭·法理定分

    牧場上,兩頭牦牛的歸屬之爭,險些撕裂兩個家族的多年情誼。被告堅稱小牛為自家所有,原告雖持有放牧記錄,卻難以證明牦牛歸屬。法官深知,草原上的糾紛需兼顧法理與民俗,當即聯合派出所民警、村委會干部組成調解小組,走訪13戶牧民,從牛角刻痕到放牧軌跡,抽絲剝繭還原事實全貌。調解現場,法官將村規民約與法律規定相結合:“草原的約定要信守,法律的尊嚴更不容踐踏!”最終,被告心悅誠服返還牦牛,并主動支付經濟補償,讓司法公正扎根在草原牧場。

    十年怨·六時破冰

    十年上門婚姻瀕臨破碎,羅某因與岳父理念不合,心灰意冷決意凈身出戶。法院干警捕捉到夫妻間未斷的情感羈絆,聯動鄉賢長輩組成調解團。從往昔艱辛談到未來憧憬,以"家和萬事興"的樸素道理為引,穿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法律闡釋。長達6小時的溫情調解中,法官既剖析家庭矛盾根源,又搭建溝通橋梁。最終,岳父一句"孩子回家,咱們慢慢說"打破僵局,羅某與妻子含淚相擁,這場即將分崩離析的婚姻,在司法溫度與鄉土智慧的雙重助力下重歸圓滿。

    育兒款·溫情執守

    單親媽媽次某的泣訴,撕開了孩子撫養費缺失的困境。聶榮法院立即開啟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干警第一時間聯系拒付撫養費的扎某。面對"沒錢支付、無暇處理"的推諉,干警以情切入:"逃避責任或許能躲一時,但躲不過孩子深夜的追問,逃不開血脈相連的牽掛"。調解室內,干警不僅耐心釋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于撫養義務的法律規定,喚醒扎某初為人父的喜悅與承諾。經過3小時的情理法交融,扎某紅著眼眶主動提出解決方案,當日下午便送來3萬元現金,并簽訂分期支付協議,鄭重承諾后續撫養費將按時到賬。這場關乎孩子未來的司法接力,既守護了法律的剛性底線,更傳遞出司法為民的暖心溫度。

    從牧場牦牛之爭到家庭情感糾葛,法院干警秉持"調糾紛、解心結"理念,將法理情深度融合,以精準司法服務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末梢。下一步,那曲法院將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立足藏北特色,創新多元解紛機制,讓法治的溫度與公平正義真正融入群眾生活,成為高原百姓觸手可及的司法保障。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