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6q0m0"><sup id="6q0m0"></sup></ul>
  • <ul id="6q0m0"><dfn id="6q0m0"></dfn></ul>
    <dfn id="6q0m0"></dfn>
  • <strike id="6q0m0"></strike>

    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廣西河池市創新網格化管理推動社會治理提質增效
    時間:2024-10-22 20:09來源:平安廣西網責任編輯:王易之
    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小平安累積大穩定
    廣西河池市創新網格化管理推動社會治理提質增效

    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仙瑯移民安置點,一場別開生面的民族團結主題活動正在開展,各族群眾手拉手,歡歌起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是河池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一個縮影,也是這座多民族聚居城市扎實開展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河池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河池市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推行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把1663個村(社區)劃分為4695個網格,配備4865名網格員。今年以來,派出2440名“三官一律”下沉網格,充分發揮政法綜治職能作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1025起。

    “一站式”服務化解矛盾糾紛

    日前,在巴馬瑤族自治縣坡月村的巴馬縣人民法院長壽養生旅游法庭,一對外地夫妻吵著鬧離婚。

    “你干脆天天唱歌跳舞算了,還管我干什么?”“我就是排練忙,回家晚了,你就發脾氣……”

    原來,70多歲的林女士前段時間專程從陜西渭南老家到巴馬調養身體,丈夫也一起過來休養。起初,林女士擔心丈夫無法適應新環境,便幫他報了一個老年人興趣班。不料,丈夫參加興趣班后,陪她的時間越來越少,夫妻之間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于是,她毅然提出離婚。

    “我們相濡以沫這么多年,你對我連這點信任都沒有?!绷峙康恼煞蛟秸f越激動。眼見情況不妙,庭長韋志寶連忙勸解。幾番勸說下,兩人最終冰釋前嫌。

    韋志寶表示,旅游法庭目前可以提供從立案到審判的全方位訴訟指導服務,同時設置有視頻對講系統直通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方便當事人就近參與遠程開庭和糾紛遠程化解。

    據了解,坡月村位于巴馬縣長壽康養旅居核心區,游客量每天高達6000人至8000人,在高峰期,居住1個月以上的“候鳥人”有近4萬人。

    為解決像林女士這樣的“候鳥人”之間、“候鳥人”與當地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巴馬縣把旅游警務站、旅游糾紛調解站、旅游訴訟服務站“三站”建在長壽康養旅居核心區,并總結出化解“候鳥人”矛盾糾紛“三聯”(干群聯動、力量聯結、平臺聯通)工作法,通過劃分網格,配備網格員采集信息,設置“候鳥人”反映訴求、咨詢事項的“議事廳”,為居民提供“一站式”調解服務,把矛盾、隱患化解在“前沿陣地”,讓村屯成為矛盾糾紛的“終點站”。

    在一本由巴馬縣司法局印制的《巴馬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矛盾糾紛“順手調”工作手冊》里,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坡月景區義務調解員張敬蘭經手調解的糾紛:有人因租房退租不退押金找上門,也有人因質疑租房期間水費過高而產生糾紛……“有些糾紛我們當場就調解成功了,還沒來得及記下來當事人就笑著離開了。”張敬蘭說。

    一年來,巴馬縣在長壽康養旅居核心區排查發現糾紛線索86條,“壽鄉義警”巡防發現并處置旅游矛盾糾紛126件;景區法治服務驛站各平臺接報矛盾糾紛58件,處置率達100%。

    “壽鄉義警”巡防隊開展巡防工作

    “精智化”管理促進民族團結

    大化瑤族自治縣公安局鎮北派出所轄區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超10萬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移民3.4萬余人,壯、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70%。

    近年來,鎮北派出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牢牢把握轄區移民人口多、少數民族多、流動人口多的特點,形成問題專群聯治、工作專群聯動、平安專群聯創的數智賦能“專群結合”警務模式。該所自主研發矛盾糾紛、隱患排查信息采集錄入小程序,建立矛盾糾紛積分預警模型;自主研發無紙化接處警登記平臺,有效實現警情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研判,大大提高警情研判質效。

    “我們根據轄區民族特點,分別在古江、拿銀社區成立‘唄儂’‘老庚’雙語調解室?!辨偙迸沙鏊L潘炳安介紹,該所通過聘用雙語調解員,發揮雙語民族情感優勢,有效化解民族群眾間的矛盾糾紛。2023年拿銀社區“老庚調解室”被大化縣人民法院評定為“無訴示范調解室”。

    在涵蓋壯、漢、瑤等14個民族群眾的古江社區,綜治中心制作了一張網格服務工作流程圖,當網格員發現矛盾糾紛的信息后,第一時間介入,并先行組織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就上報社區“兩委”,通過發揮“兩委”優勢,組織駐村民警、法官、法律顧問等人員進行調處。

    大化縣法院都陽人民法庭創新雙語巡回工作機制,切實保障少數民族群眾訴訟權利,減輕少數民族群眾的訴累。2023年以來,該庭共受理各類民事案件394件,涉及壯、瑤族群眾案件336件,結案317件,其中調解155件、撤訴39件,調撤率達61.19%。

    都陽人民法庭的法官到轄區都陽鎮都陽社區開庭審理一起婚約財產糾紛案

    “創新型”治理實現多元共管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宜州區圍繞“黨建引領、社會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創新“大黨委+網格”治理模式,即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社區內的村民小組、機關、醫院、學校、企業等相對獨立的主體派員參與社區管理;推行“四五六”工作法,即以“社區大黨委(網格長)、網格管理工作站(網格員)、區域片區(聯絡員)、樓宇網格(信息員)”聯動的“四員”管理為抓手,開展“青少年服務、志愿服務、再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化服務、特殊人群服務”五大社區特色服務,落實“一必巡、二必記、三必到、四必懂、五必訪、六必當”的網格員工作職責。

    南丹縣在推進“派出所主防”警務改革工作中,創新“警格+網格”相融合模式,將全縣12個派出所轄區劃分為62個“警格”,與全縣256個“綜治網格”并網融合,由擔任網格長的村(社區)支書和掛任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的警格長雙重管理,以黨建引領構建防詐反詐“公安+”聯動格局,織起“哨站建到村級、警力下到網格、防范送到家庭”的防詐反詐立體防護網,最大限度控發案、攻破案、降案損。

    南丹縣還依托試點創建的“平安河池基層治理平臺”和“河池社區警務App”,在全縣劃分出2356個“智慧網格”。這些“智慧網格”助力相關部門在搜集“大情報”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糾紛、重點人群有效管控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試點工作經驗在自治區相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廣西法治日報)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chinagohig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