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山東省東南沿海的日照市,以金色沙灘和蔚藍海岸聞名,也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全球候鳥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每年11月至次年5月,60余種候鳥如約而至,在這里棲息補給,增添了一幅靈動的生態畫卷。
10萬余畝濕地、4358座大小山頭、172萬畝林地構成了復雜而珍貴的生態系統。守好這份自然饋贈,成為日照公安義不容辭的責任。
2024年5月,市公安局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日照的許某發布短視頻,“炫耀”其籠養的非洲灰鸚鵡、紅隼、斑鳩等野生鳥類,其行為涉嫌非法狩獵和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經過縝密研判,民警在許某家中將其抓獲,并當場查扣一批野生鳥及卵蛋。民警順藤摸瓜,將參與獵捕、售賣、收購的其他10名犯罪嫌疑人悉數抓獲。
近年來,日照公安高度重視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尤其將秋冬季候鳥保護列為重點,充分發揮71名生態警長以及2117名護林員的工作優勢,對候鳥遷徙的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路線開展拉網式排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動態管。
生態警長與護林員組成巡邏小隊,利用警用無人機對傅疃河流域、日照水庫及沿海岸線等候鳥遷徙途經地開展空域巡查,構建起一張嚴密的“人防+技防”“空中+地面”立體巡護網。
面對復雜的林區環境,防火工作同樣至關重要。在山區、景區、輸電鐵塔等制高點上,日照公安安裝高空瞭望視頻設備,如同有了“千里眼”,可以對線路周邊火情隱患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煙霧或高溫點,平臺會立即啟動預警。
在火警易發時段和高發時期,民警廣泛發動鄉鎮村居治保組織、網格員、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開展安防宣傳。他們宣傳防火知識,勸阻違規用火行為,努力將火災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景區等人員密集區域,重點檢查消防栓、滅火器等防火設施的配備情況與完好度,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為讓防控工作有章可循,他們逐點建立防火臺賬,清晰記錄隱患點,督查倒逼整改落實,完整的閉環讓森林防火工作更加規范高效。
治理效能的提升,離不開多部門協作。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的工作機制,日照公安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行政部門的執法聯動和信息共享,歸集關聯數據,匯聚起龐大的專業數據庫,為精準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有力支撐。
生態保護的長遠之道,少不了全民廣泛參與。在每年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世界環境日等節點,日照公安總會組織民輔警進學校、下社區、走企業、趕大集,用通俗直觀的案例、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廣大市民心中悄悄播下愛護自然的種子。
“大娘,這種鳥是國家保護動物,咱要是發現了有人售賣,可以聯系我們。”大集上,民警熱情主動地介紹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醒大家舉報非法獵捕、交易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遇到提問他們一一回應,讓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理念隨著集市的人流,滲透到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夏日的海風掠過林區,樹葉的沙沙聲與鳥鳴聲交織成曲。從打擊違法犯罪到構建立體防護網,從科技賦能到面對面宣傳,日照公安的生態警務實踐,正以堅實步履書寫著新時代的綠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