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城南街道,年過六旬的劉阿姨對家門口的綜治中心贊不絕口。如今在江西,像劉阿姨一樣通過綜治中心化解煩心事的群眾越來越多,一場以“群眾只進一扇門”為目標的基層治理革新正在贛鄱大地悄然展開。
實體運行
資源整合破題“多頭跑”
綜治中心是整合社會治理資源的工作平臺,其實體化運行至關重要。我省以改革為筆,在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破題求解,全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一座建筑面積3400平方米的“解憂綜合體”刷新了人們對基層治理的認知。這里整合22個部門資源,設置九大功能區,實行“首辦責任制”,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服務一應俱全。
“就像進了三甲醫院,各科專家都在同一棟樓里。”前來調解勞資糾紛的張先生感慨道。“首接負責制”讓每件訴求都有專人跟進,2024年全區訴訟立案量同比下降13%,調解成功率攀升至96.8%。
提升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水平,江西省委政法委在省市縣鄉四級綜治中心、村(社區)綜治室全覆蓋建成運行的基礎上,推動各地進一步建好基礎設施,加強資源整合,配強人員力量,完善工作機制。
“過去辦社保要跑人社局,討薪又要去勞動仲裁,現在一樓領號二樓就能立案,省時又省心!”在分宜縣市民服務中心,剛辦完退休手續的李大爺豎起大拇指。這一便利得益于該縣打造的“民生民安雙中心一體化”模式——綜治中心與市民服務中心相鄰而建,服務大廳無縫銜接,群眾“進一扇門”即可解決民生訴求與矛盾糾紛。
在推進實體運行上,江西下足功夫。2024年,在全省各設區市、縣(市、區)綜治中心均落實辦公場所的基礎上,按照更高標準,45個縣(市、區)綜治中心改建、擴建或新建辦公場所。
強化數據支撐
開啟“智慧治理”模式
信息化建設是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關鍵一招,大數據正重塑基層治理生態,為平安江西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警察同志,我家養的雞被偷了!”2024年12月25日,江西省分宜縣鈐山鎮村民急匆匆跑到該鎮綜治中心求助。綜治中心聯動派出所民警,上演了一場科技賦能的“破案記”。隨后,民警調取視頻監控,鎖定犯罪嫌疑人軌跡,將其一舉抓獲。
這種高效聯動機制源于分宜縣的創新實踐,全縣775名網格員既是信息采集員,又是平安巡防員。
“過去調解糾紛像‘盲人摸象’,現在有了大數據支撐,矛盾隱患一目了然。”分宜縣綜治中心主任宋力勤指著指揮大廳的電子屏介紹,通過整合民政、公安、司法等13個部門數據,系統自動生成矛盾風險“四色預警圖譜”。
在南昌市綜治中心,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實時跳動著全市8969個網格的動態信息。“昌治久安”App上線以來,已受理群眾訴求2659件,化解率達96.62%。技術人員謝超華演示著系統功能說:“通過對接110、12345等9大平臺,我們能實時感知重點風險隱患,實現精準防控。”
“鄰里糾紛、勞動爭議、婚戀糾紛都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在線受理、流轉、調解、回訪。”興國縣綜治中心網格管理員邱桂林介紹,在數智治理時代,興國縣依托江西省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數據平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構建起“一網通辦”的智能調解平臺,實現了矛盾糾紛信息及時錄入、統籌調度、一網統管。
2024年,江西省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數據平臺進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平臺匯聚21個單位超3億條數據,開發10個業務應用場景,還指導各地開發特色應用,完善矛盾糾紛信息化平臺,打破信息壁壘,實現數據聯通與工作聯動。
從“單打獨斗”到“聯合作戰”,全省各地綜治中心的實踐證明:平安建設既要向科技借力,更要扎根基層土壤。
創新解紛機制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平安建設、社會治理,重心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活力在基層,唯有在創新機制中激發治理效能,方能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
在信豐縣,一起歷時6年的高速征地補償糾紛曾讓干群關系緊繃。“縣綜治中心牽頭,組織老調解專家、心理咨詢師、村民代表四方會談,白天調解不完晚上接著調。”該縣綜治中心調解員王家洪翻著調解日志回憶道。經過4個多小時的“馬拉松式”調解,終于在2024年底達成協議。
專業“醫調”守護生命尊嚴。在南昌市新建區綜治中心,“世坡調解工作室”已成為化解醫患矛盾的金字招牌。2024年7月,患者胡某某術后并發癥引發糾紛,調解團隊通過“醫學專家論證+心理疏導”模式,促成醫院減免3萬元治療費。
“背靠背”調解破冰婚姻困局。在進賢縣綜治中心,調解員吳美娟的辦公桌上擺著“金牌調解”獎杯。2024年初,她通過“背靠背”調解,采取“空間隔離+情感疏導”策略,分別傾聽訴求,成功化解一起閃婚閃離糾紛。“我們創新‘不見面調解’機制,既保護當事人隱私,又提高效率。”
“分類化解工作法”架起干群連心橋。新余市渝水區水北鎮的村民敖某某與陳某某因建房反目。該鎮綜治中心運用矛盾糾紛“分類化解工作法”,協調鎮村干部、法律顧問、鄉賢代表,從法理情三方面釋疑解惑,最終促成雙方握手言和。“現在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去綜治中心找說法。”村民陳女士的點贊折射出治理效能的提升。
2024年,各級綜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糾紛38.7萬件、化解38.1萬件,實現了90%以上的矛盾問題在鄉、村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從信豐縣的6年積案“馬拉松式”調解,到“醫調”金字招牌“世坡調解工作室”;從進賢縣的“背靠背調解”到新余市渝水區的“分級化解工作法”;各地還涌現出“有事來說”協商機制、“河事佬”調解品牌、“眾廳說理”模式……一個個創新實踐如同繁星點點,照亮了平安江西建設之路,正如宋力勤所言:“您有煩心事,綜治中心就是您的‘解憂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