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于3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24年,最高檢工作有哪些亮點?聽聽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的解讀。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是對檢察工作的一次檢閱。我們今年的報告有1萬多字,就是全國20多萬檢察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持續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檢察實踐的“年度答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份報告不是寫出來的,是干出來的。我覺得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緊扣大局、檢察為民、公正司法。
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撐起法治藍天
主持人:去年有一起大案格外令人揪心,這起案件也被寫入了今年的報告中。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殺害同學并埋尸,手段殘忍,令人震驚。因為涉及3名未成年人,所以這起案件的焦點之一就是怎么追究他們的責任,當時檢察機關是如何考量的?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這個案件發生后,社會上下十分關注,都在討論要不要追究、怎么樣追究這些人的刑事責任。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們國家的總體方針是“教育、感化、挽救”,最大限度讓他們改過自新。但低齡不是未成年人的“免罪金牌”,手段殘忍、后果嚴重的未成年人犯罪,同樣必須依法懲治。所以,報告披露,去年最高檢依法核準追訴34人,就是要傳遞低齡不是“免罪金牌”這樣一個信號。
主持人:大家在揪心的同時,也在思考,一方面怎么才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另一方面怎么幫助已經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走向正途?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部署“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最高檢在落實中提出“預防就是保護,懲治也是挽救”。
一方面,要預防在前。比如,我們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送法進校園”,用真實的案例告訴孩子們怎樣安全上網,遠離犯罪、保護自己;同時也積極推動相關主管部門加強監管,督促網絡平臺落實責任。
另一方面,要依法懲治。對已經涉罪的未成年人,一味寬容就是縱容,懲治本身也是挽救。通過及時干預罪錯行為,可以防止他們在人生歧途上越走越遠。
還有一點,未成年人犯罪,不僅僅是司法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撐起法治的藍天。
主持人:除了涉及低齡犯罪,一些疑難復雜的案件也會涉及檢察機關核準追訴。今年報告中特別提到了對發案超過20年的命案,核準追訴336人。這個數字說明什么問題?什么是核準追訴?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核準追訴是由最高檢依法行使的一項特殊職權。包括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前面說的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可以報請最高檢核準追訴;還有一種就是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超過二十年追訴期限后,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檢核準追訴。這336人都屬于后一種情況。這些犯罪分子,有的隱姓埋名,有的改頭換面,有的背井離鄉,以為時間長了、超過了追訴期限就能逃出法網。最高檢對這些陳年命案依法核準追訴,就是昭告社會:法網就是天網,正義必將伸張。
打擊緬北明家犯罪集團
及關聯犯罪集團
主持人:去年年底,緬北明家犯罪集團被提起公訴。這起案件也寫入了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檢察機關對明家犯罪集團提出了11項罪名指控。這么多罪名是如何確定的?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緬北明家這個案件,犯罪的時間長、人數多、案情復雜,還涉及跨國取證等等,檢察機關辦案確實面臨不少難題和挑戰。比如僅查明的電詐犯罪案件就超過1萬件,還查出很多其他刑事案件,包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非法拘禁、開設賭場等等,涉及賭博、詐騙的金額超過了100億元,造成很多中國公民死亡。
最高檢會同公安部對這個案件掛牌督辦、指導督導。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全程引導取證,依法審查的全部卷宗達1100多本、證據材料1.5萬份、電子數據超過50TB,檢察機關還提出了500多條取證補證意見。
主持人:這起案件中39人被起訴,16人為緬甸籍,案發又是在境外,這種案件的追訴,涉及哪些問題?檢察機關辦理這起案件,是想傳遞哪些信息?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這涉及了涉外刑事案件管轄權的問題。我國刑法明確規定了四種管轄,包括屬地管轄、屬人管轄、保護管轄、普遍管轄。緬北明家犯罪集團相關案件中,這四種管轄都有適用。比如,明家在緬甸故意傷害、殺害中國公民,就適用保護管轄。從法理上講,只要是侵犯我國國家和公民權益的犯罪行為,我國司法機關都可以管,也應該管,而且必須管。
如何讓好人不被冤枉
壞人不被放過?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報告專門提到了最高檢本級提出抗訴的案件——馬玉林搶劫殺人案。這是一個零口供案件,也沒有目擊證人。檢察機關發現疑點后,三級檢察機關接續抗訴,最高檢依法審查復查,看了所有證據材料之后,指導甘肅檢察機關運用技術手段補充了關鍵證據。最終,鎖定了他的罪行,這個案件在馬玉林還有8天就要刑滿釋放時,法院改判死緩并限制減刑。這樣一些案件的成功辦理,充分彰顯了法律監督的價值所在,那就是:讓犯罪者難逃法網,讓無辜者不受追究。
服務高質量發展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主持人:企業要發展,同樣需要安全感。這就需要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在這方面,檢察機關都做了哪些工作?報告中還提到了一個關鍵詞:趨利性執法。最高檢直接督辦了31起重點案件,最高檢是如何發現這些案件的?又是如何督辦的?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監督糾正趨利性執法司法問題,始終是最高檢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剛才提到的31起重點案件,就是去年初,最高檢部署開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時,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對收集到的1500多條涉趨利性執法司法線索,逐條分析、研判、篩選確定的。確定后分4批交給地方檢察機關辦理,隨后派出工作組跟蹤督辦。這些案件既有國企,也有民企。辦理中發現,有的執法機關違規異地抓人,包括超權限、超時限、超范圍、超數額查封、扣押、凍結企業資產,嚴重損害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到今年2月,已辦結21件,解除被凍資金6.1億元。其他案件也都在依法推進中。
主持人:報告里還提到了一個詞,叫平等保護,檢察機關要怎么干,來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在辦案過程中,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包括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部署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最高檢要求全國檢察機關積極參與。最高檢的工作報告在2025年工作安排部分,又專門部署了一個專項監督,就是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監督。這是我們進行平等保護的具體行動。
主持人:有一個案例,是商家賣一瓶78元的過期葡萄酒被罰5萬元。檢察機關認為處罰雖符合法律規定,但明顯與違法情形不成比例。這都屬于小過重罰。針對這一問題,檢察機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小過重罰,罰的是小商小販,傷的是公平正義。我們檢察機關在依法履職過程中監督糾正這類問題,同樣是檢察機關促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職責所在。剛剛提到的這個案件,最高檢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作過介紹,受到媒體廣泛關注,還上了熱搜。最高檢到當地舉行了檢察聽證會,當時執法機關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執法失當,所以也就撤銷處罰決定,退還了罰款。去年,檢察機關針對此類的小過重罰、小額濫罰等情形,加強檢察監督,檢察機關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519件,督促他們落實過罰相當,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深化檢察公益訴訟
推進立法
主持人:去年,首部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帶火了古建大省山西的古剎、牌樓、石窟、寶殿,很多人對于文物關注的熱情也被激發,而對于山西石窟等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也被寫入了今年最高檢工作報告中。在文化保護方面,公益訴訟做了哪些工作?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文化傳承保護,具有鮮明的公益屬性。去年,檢察機關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3912件。其中就包括保護云岡石窟的案例。檢察公益訴訟主要發揮三方面作用:
一個是“促監管”。督促相關主管部門該保護的保護、該補救的補救、該處罰的處罰。比如,云岡石窟保護區與周邊煤礦企業礦區交叉重疊,檢察機關向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推動劃定禁采區域,縮減礦區范圍,切實保護石窟安全。
還有一種作用是“聚合力”。通過檢察履職,為各方搭建共護公益、共促治理的平臺,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辦。
第三是“抓源頭”。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發出檢察建議,督促主管機關健全機制、完善制度,從源頭上減少公益損害問題發生。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主持人:2024年最高檢工作報告中還有很多這樣的閃光點,這些個案、工作被納入年度報告,是希望向社會傳遞什么樣的法治精神?
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主任李雪慧:報告中有大量的案例,比如支持見義勇為,社區矯正人員跳江勇救落水老人,檢察機關推動認定重大立功、監督予以減刑,鮮明支持見義勇為。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刑法第二十條,去年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認定屬于正當防衛的,不捕不訴334人,持續傳遞“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理念。這些案件都是檢察機關“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具體體現。正是立足于這一基本的價值追求,最高檢又提出“三個善于”,要求全體檢察人員善于從紛繁復雜的法律事實中準確把握實質法律關系,善于從具體法律條文中深刻領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機統一中實現公平正義,通過落實“三個善于”,以此來深化、做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從而真正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