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安盟扎賚特旗持續鞏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成果,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完善矛盾糾紛“精準排、聯動調、例會商”工作法,讓矛盾“有結”變“有解”,以高質量平安扎賚特建設維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春耕時節,圖牧吉鎮靠山嘎查居民系某與王某兩家因土地邊界問題引發糾紛,于是兩家申請司法所調解解決。
經了解,王某的土地連續向外承包8年,導致土地邊界不清,誤種了鄰家系某的土地。圖牧吉司法所調解員和村干部來到田間地頭,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耐心調解。最終雙方當事人同意重新劃定土地邊界,一場土地糾紛得以化解。
“司法所聯合平安辦,充分發揮包村干部、村兩委作用,運用深入‘挖’、巧妙‘講’、說‘土話’、走‘土路’、辦‘土事’工作辦法,將矛盾調解在群眾炕頭,問題解決在田間地頭。”圖牧吉司法所所長蔣天橋說。
矛盾如何快速解?糾紛怎樣高效調?
面對這些問題,扎賚特旗各地紛紛亮出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看家本領。
今年4月,巴達爾胡鎮轄區居民敖某反映,在他多年外出期間,鄰居陳某將他原來居住的土坯房夷為平地,還在他家的小菜園里蓋了磚瓦房,可陳某卻說蓋房的位置是按照村委會劃的房址。由于村委會幾次換屆后,人員變動較大,一時間敖某的問題陷入僵局。
了解敖某的訴求后,巴達爾胡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伊六十一立即召集相關負責人成立聯動聯調專班,通過“熟人、熟地、熟事”展開調查、進行調解,最終,陳某返還了敖某應有的土地,兩家人的矛盾得到及時化解。
糾紛能夠在萌芽狀態解決得益于巴達爾胡鎮矛盾糾紛“精準排、聯動調、例會商”的“四排兩調一例會”工作法的有效運行。通過群眾反映或網格員發現矛盾后,上報至巴達爾胡鎮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及信訪、民政等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調處化解工作。
據介紹,“四排兩調一例會”就是通過日常排查、集中排查、重點排查、比對排查,立足鄰里糾紛“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防范在先”,全面抓好排查基礎性工作;一般問題聯動調和疑難問題專班調“兩調”聯動,堅持關口前移、力量下沉,組建集調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導、信訪代辦等功能于一體的鎮聯動聯調中心,多方聯動提高鄰里糾紛化解率;建立鎮級平安建設“月例會”制度,統籌協調聚合力,堅持“信息共享、問題共治”思路,深入一線帶頭解決疑難糾紛,針對重難點問題進行會商,制定化解措施,全面推動平安建設工作。2023年11月,巴達爾胡鎮也因此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單位。
扎賚特旗以“黨政齊抓、上下聯動,依靠群眾、全員參與,強化防控、源頭治理”為原則,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有效化解矛盾促進和諧。
平安扎賚特建設有序推進,為扎賚特旗贏得沉甸甸的榮譽:2021年12月,扎賚特旗獲評“2017至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我們將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行‘四排兩調一例會’工作法,不斷加強綜治中心建設,統籌推動群防群治隊伍、人民調解組織、政法單位聯動機制建設,為構建平安和諧扎賚特貢獻力量。”扎賚特旗副旗長閆斌說。